1. 报案人应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填写《报案表》,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2. 接警民警将案情录入警用信息管理系统,并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交给报案人。
3. 经侦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对于疑难、重大案件,可延长审查期限,并向报案人解释。
1. 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2. 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人。报案人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检察院提出异议。
1. 已立案的案件,立案单位展开侦查工作。
2. 公民有权向法制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察部门、上级公安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或各级人大反映投诉,如果认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
经侦部门具备以下条件,可以宣布破案:
1.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
2. 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
3. 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归案。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诈骗罪的立案及刑事侦查程序。一旦发现涉嫌诈骗罪的案件,公安机关会立即展开调查并进入刑事侦查阶段,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对于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刑事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特殊情况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等
刑事诉讼中的各阶段及其时限。文章详细阐述了拘留、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以及发回重审等阶段的时限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侦查阶段应在7个月内结束,审查起诉不超过6个半月,一审期限为9个半月,二审期限为4个半月,发回重审的期
我国法律程序中行政转为刑事案件的过程。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时,该行为将被视为刑事违法行为。随后将启动法律程序,包括刑事立案、侦查阶段、提起公诉、审判阶段和刑罚执行。这一过程旨在确保公正处理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