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 > 国家公诉时效如何计算

国家公诉时效如何计算

时间:2020-05-2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536
诉讼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对于诉讼中很多的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方式我们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国家公诉来讲,其与一般的诉讼是有所差别的额,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其诉讼的时效就不同。那么国家公诉时效如何计算?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国家公诉时效的计算方式

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该条对审查起诉的期限以及改变管辖后审查起诉期限的计算,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是长期审查起诉经验的总结,是符合准确、及时办案要求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以上规定的审查起诉的期限是针对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来说的,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受1个月至1个半月期限的限制,既可以在1个月至1个半月内完成,也可以超过这个期限,但是,必须贯彻迅速、及时原则,不得中断对案件的审查。此外,如果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逃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中止审查,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通缉的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共同犯罪中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对在逃犯罪嫌疑人应当中止审查,对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起诉应当照常进行。中止审查应当由审查起诉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中止审查的时间不计入审查起诉的期限。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依法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决定。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概念和类型追诉时效停止制度,是指某一犯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开始计算后,由于法定的事由或者事实上的原因的出现,导致追诉时效期限不能开始或者不能继续计算的情况,或者由于法定的事由或者事实上的原因的出现,而导致追诉时效根本不能开始。但追诉时效的停止和不能继续计算,并不一定是永远不能继续计算,可能仅仅是暂时性的。因此从广义上讲,追诉时效的停止制度,可以根据停止状态的不同,而分为追诉时效中止、追诉时效中断和追诉时效终止三种类型。

1.追诉时效中止制度

所谓追诉时效中止制度,是指在追诉时效期限尚未开始时,由于法定事由或者事实原因的出现而导致追诉时效不能开始;或者在开始计算后尚未结束前的进行期间,由于法定的事由或者事实上的原因出现,导致追诉时效期限停止计算,当法律上的事由或者事实上的原因消除后,追诉时效期限继续进行计算的制度。但是应当注意:其一,追诉时效停止进行的时间不计入总的时效期限;其二,追诉时效停止计算以前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限,应和法定事由或者事实原因消除后重新开始计算的追诉时效期限合并计算。追诉时效的中止制度为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所采纳,至于导致追诉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或者事实原因,各国规定略有不同,通常是将导致求刑权不能开始或者不能继续进行的法定事由或者事实原因作为追诉时效中止的根据。在刑事立法上设立追诉时效中止制度,是为了使国家公诉机关和自诉人及时、有效、公正、合法地行使求刑权,保障其求刑权不因意外因素导致丧失,避免轻纵犯罪人。

2.追诉时效中断制度

所谓追诉时效中断制度,是指在追诉时效期限已经开始后尚未结束期间,因法定事由的发生,导致已经经过的追诉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当法定事由消除后,追诉时效重新开始进行计算的一种制度。对此应当注意两点:其一,追诉时效中断前已经经过或者说已经完成的时效期限归于无效,不能计入总的时效期限内;其二,当法定事由等消除后,追诉时效期限应当重新开始计算。

追诉时效中断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至于各国法律所设置的可以导致追诉时效陷于中断的法定事由,大体也较为统一,通常都认为在追诉时效期间再犯新罪为时效中断的法定条件。在立法上设置追诉时效中断制度,是为防止犯罪人利用追诉时效制度规避法律、逃避罪责,同时避免其继续犯罪,尽可能减少追诉时效制度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3.追诉时效终止制度

所谓追诉时效终止制度,是指在追诉时效期限已经开始后尚未结束期间,因法定事由或者事实原因的发生,导致追诉时效永久性停止,追诉时效期限不再继续计算或者重新开始计算的一种制度。对此应当注意两点;其一,追诉时效的终止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再进一步计算追诉时效期限;其二,追诉时效终止的法律后果,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刑事责任消失,二是使犯罪人处于永久被追诉的不利境地,三是导致犯罪人之刑事责任现实化。

许多国家在刑事立法上都明确设立了追诉时效的终止制度,但基于立法传统和文化氛围的不同,导致追诉时效终止的法定事由或者事实原因也有所不同。设立追诉时效的终止制度,是为了同时兼顾几方面的利益:可能是出于对法律事实的尊重,例如因犯罪人死亡而导致追诉时效已无继续进行的必要;可能是出于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例如立法机关不立案侦查,刻意袒护犯罪人等;可能是出于对犯罪人基本权益的保护,例如普遍管辖权下的犯罪人已被同样有管辖权的他国司法机关所处罚;也可能是出于对法律本身的尊重,例如犯罪人已经被赦免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 法院对犯罪嫌疑人的公诉程序

    法院对犯罪嫌疑人的公诉程序,包括公诉的定义与目的、移送审查起诉案件的受理程序以及案件管辖权的处理。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将填写受理审查起诉登记表。对于管辖权的处理,同级案件、上下级案件及一人犯数罪等情况都有明确的处理方

  • 刑事起诉状范本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范本,内容包括案件编号、被告人信息、辩护人信息、案由、侦查终结情况、审查查明的事实、法律适用和公诉意见等部分。该起诉状针对被告人触犯的刑法条款和罪行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最终提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

  • 中国与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

    中国与国际组织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依据,以及提起公诉的法律定义和职权。中国依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与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同时明确了提起公诉是人民检察院的专门权力,包括审查案件、决定起诉等职责。审查过程中需查明犯罪事实、证据等,并作出起诉决定后向法庭提起

  • 一、刑事案件到公诉科如何变更强制措施
  •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诉讼权利及义务
  • 一审中的撤诉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