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各个诉讼阶段、各种诉讼行为所用的法定的时间。期间是法律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所确定的司法机关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定。
期间以小时、日、月计算,开始的小时、日不计算在内,也就是说,期间应当从诉讼行为开始后的第二个小时或者第二天开始计算。而且为了保证实际的诉讼期间,计算期间时,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对于上诉状或者其他诉讼文件而言,只要在期间届满前交给邮局寄出的,就不算过期。路途上的时间是司法机关邮寄送达文书及当事人向司法机关邮寄诉讼文书在路途上所占用的时间。这是为了便于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如果不扣除邮寄诉讼文书在路途上的时间,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由于路途较远,有的当事人可能还没有接到司法机关送达的诉讼文书,期间就已经届满了,当事人就会因此失去相应的诉讼权利。当然,期间届满前交给邮局寄出的,必须以邮戳为证。
在计算期间的过程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节假日的问题。也就是说,期间的最后一天为节假日的情况,应当如何处理?
第一种情况是为了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期间的最后一天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日期。如计算上诉、抗诉等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期间,而期间的最后一天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天为期间届满日期。
第二种情况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人身权益,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在押期间,应当计算到期间届满时止,不能因为节假日而延长在押期间。
在诉讼期间的计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致使当事人耽误了诉讼期间,而不能及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因此,法律对这种情况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期间耽误是指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完成应当完成的诉讼行为。当事人耽误诉讼期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当事人是由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耽误了诉讼期限,那么,就丧失了实施该诉讼行为的权利。如果当事人由于客观上遇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致使期限耽误的,则可以按照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期限顺延。
申请顺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遇到一些当事人不能抗拒的原因,如地震、水灾、台风等情况,交通断绝,所以不能进行某种诉讼行为,耽误了期间;第二是当事人有其他正当的理由,如果因病住院动手术等,造成当事人不能按时完成某项诉讼行为,因而耽误了期间。
为了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造成当事人不能行使自己诉讼行为的障碍消除后的五日以内,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顺延期间,以继续完成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申请顺延需要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口头或者书面申请,如果在障碍消除后的五日内,当事人没有申请,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诉讼行为。
在接到当事人的申请后,人民法院进行认真的审查,如果认为该申请确实有正当理由的,应当裁定准许顺延计算。这种法定期间的顺延,只能是补足实际耽误的期限,而不是延长法定的期间。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殊性。对比了刑事自诉案件与刑事公诉案件的区别,详细阐述了刑事公诉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拘留、逮捕、审查起诉等阶段。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诉讼案件的时效对于确保诉讼的公正性和及时性中的重要
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期间应从拘留时开始计算,一般最长不超过14天,特殊情况下最长不超过37天。具体期限为公安机关申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加上检察院作出决定的时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
刑事拘留通常为14天,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37天。计算单位为日,且开始日不计入期间,从次日开始计算。期间届满以法定期间日数的最后一日为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1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