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 > 公诉活动对被告人的效力有哪些

公诉活动对被告人的效力有哪些

时间:2025-01-13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684

被告人的法律义务

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对被告人提起公诉,首先使被告人成为被追诉的诉讼主体,从而使其有义务接受国家审判。被告人不得逃避这一义务。特别是对于未采取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的被告人,自接到人民法院送达的检察院起诉书之日起,就有准备随时出庭接受审判的义务,不得未经许可擅自离开常住地逃避审判。

被告人的辩护权利

自接到起诉书之日起,被告人也享有辩护权利。被告人可以根据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准备辩护意见,并可以委托律师或他人为自己进行辩护。

被害人的法律义务

在涉及被害人的案件中,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可能对被害人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

被害人出庭作证的义务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对犯罪事实有一定了解。因此,一旦人民检察院对侵犯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提起公诉,被害人应按照检察机关的要求或法庭的传唤出席法庭,就自己受害和所了解的犯罪事实作证,并提供相关物证。

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一旦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害人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有权利和义务出席法庭。如果被害人不按要求出席法庭,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后果。

终止被害人与犯罪人私下协商解决的权利

在检察机关未提起公诉的情况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可能通过私下协商解决彼此间的问题。但一旦检察机关对犯罪人提起公诉,被害人就不得与犯罪人私下交易,以免妨碍公诉活动的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宣判通知家属的法律规定

    法院宣判通知家属的法律规定以及刑事诉讼开庭程序。法院在宣判时一般不会通知家属,但在开庭前会进行多项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成员、送达起诉书副本给被告人等。开庭审判的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

  • 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的书写要求

    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的书写要求,包括上诉人、委托代理人、原审被告人和辩护人的信息,以及案件概述、审理查明、裁定理由、裁定内容和终审裁定的书写要点。裁定书需明确写明各方信息、案件事实、法律条款及裁定结果等。

  • 答辩

    法院在受理公诉案件起诉书和附带民事诉讼状后的处理流程。被告人收到诉状后,法院会组织庭前调解,若调解不成功则通过审判解决。审理过程中,刑事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由同一法庭一并审理。开庭阶段包括准备、调查、辩论和陈述等环节。评议判决时,刑事案件和附带民事诉讼

  • 监视居住期间律师探望权利

    监视居住期间律师的探望权利。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特定时间内必须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人在接受委托后需及时告知办案机关。同时,监护人和近亲属可以代为委托辩护人。

  • 是否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对前罪缓刑、假释以及暂予监外执行期间遗漏或再犯新罪的被告人进行审理
  • 只有法院才能指定辩护吗
  • 法庭审判程序的定义和阶段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