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速裁程序不适用于以下情形之一:
如果被告人是未成年人,不适用速裁程序审理,而是应该通过普通程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如果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不适用速裁程序。
如果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不适用速裁程序。
如果在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不适用速裁程序。
如果被告人与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不适用速裁程序。
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情形。
根据规定,如果犯罪时是未成年人,并在成年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最终会根据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年龄结合犯罪情节进行处理。
在确定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年龄时,需要注意以下计算方式:
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周岁。
每满12个月即为一周岁。
从生日的第2天起计算。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确定犯罪时的年龄后,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如果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要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根据以上规定,未成年人有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即使承担刑事责任,也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附条件不起诉的定义及其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应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包括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案件事实、不起诉的依据和理由以及告知事项。同时列举了可以免除刑罚的九种情况,包括境外犯罪、聋哑人或盲人犯罪、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等
宣判过程中家属是否需要到庭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宣判属于公开宣判,被告人家属无需到场,但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宣判时,法庭会要求家属到场,以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妥善保护。在宣判过程中,家属的到场与宣判过程无直接关联。
刑事案件中辩护人的必要性,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案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辩护人参与。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辩护人的范围和参与方式,包括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委托辩护人的情况、盲、聋、哑人或精神病人的案件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委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