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 > 我国是如何规定公开审判的

我国是如何规定公开审判的

时间:2024-05-27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771
公开审判的意思就是对外审判,可以进行旁听,一般的案件都是可以进行公开审判的,只有法律规定的几类案件不能公开审理,具体的关于他的规定,可以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往下面看看。

我国公开审判制度的规定与意义

一、公开审判制度的定义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将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和社会公开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4条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人民法院应当公开进行民事案件的审理。离婚案件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意义

公开审判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公开审判制度促进和推动审判公正。通过向社会公开司法审判活动和法官在公众面前进行审判和裁决,有利于降低腐败和贪赃枉法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其次,公开审判制度加强对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公开审判是生动的法律知识课堂,有助于公民了解法律规定,促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实现。再次,公开审判有利于增强司法权威。认真执行公开审判有助于当事人在法庭上充分陈述事实、说明是非,形成公正的裁判,树立法官和法院的良好形象。同时,当事人在法庭上当面认证和质证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有利于避免造假案和收集假证据的情况,树立司法权威性。

三、我国公开审判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民事诉讼公开审判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公民公开的程度不够。许多法院在信息公开方面不够重视,当事人无法及时了解案件开庭审理的公告,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和报道也受到限制,社会公众无法进行审判公开的旁听。即使公民得知了案件的信息,也常常被拒绝进入法院旁听。因此,公开审判制度的操作规则应更加注重维护庭审秩序的同时,保障公民的旁听权。其次,对社会公开的方式缺乏科学规范。庭审直播和媒体报道是对社会公开的一种方式,但如果范围过于宽泛,会影响庭审的严谨和庄严,进而影响司法行为的公正性。第三,对当事人公开的信息不足。民事案件对当事人的信息公开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但现行制度在向当事人公开方面存在缺陷。

四、解决公开审判制度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公开审判制度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法官应转变错误的诉讼观念。要彻底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将公开审判制度贯彻到整个审判过程和每个诉讼环节,实现程序公正,促进审判结果的公正。其次,立法上应完善公开审判的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对新闻媒体公开的立法,明确规定适用媒体报道的案件范围和报道方式,并制定对虚假和夸大报道行为的惩罚制度。此外,应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适用公开审判或不公开审判。第三,提升基层法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通过完善法律课程培养法律人才,规定严苛的法官任职条件,提高待遇条件,加强对所有法官的考核,以确保法官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素养,维护司法公正。公开审判制度的落实是衡量是否能严格执法的重要标准,只有重视和落实公开审判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真正实现严格执法,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制度正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的几种情形。包括违反公开审判规定、违反回避制度、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审判组织组成不合法以及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情形等。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发现以上情形之一时,有权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进行审判。

  • 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发展情况

    中国破产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新破产法在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上有所突破,法院审判工作紧密相关。破产案件类型多样化,包括企业法人破产案件和其他组织破产清算。法院配备了专业破产合议庭和破产审判业务庭以保障破产案件审判质量。虽然我国破产案件数量相对较低,但破

  • 累犯是否适用速裁程序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 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未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实际审判实践中,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符合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管理、有报酬的劳动、业务的组成部分等条件,劳动关系仍然成立。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包括工资相关、职务身份证明、招聘记录、考勤记录等。劳动

  • 刑事速裁程序的程序和期限
  • 走私犀牛角如何处罚
  • 酒驾和醉驾要受到什么惩罚?醉驾开庭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