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2) 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3) 中级法院以上的各级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3-5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4) 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复核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1) 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只能是单数。
(2) 合议庭依法只能由经过合法任命的本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在本院执行职务的人民陪审员组成。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
(3) 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者庭长指定1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在审判员不能参加合议庭的情况下,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出,经审判委员会通过,可以临时代行审判员职务,并可以担任审判长。应当注意,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4) 第一审程序的合议庭可以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加。人民陪审员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非法律专业的参加案件审判活动的人员。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时,同审判员权利、义务相同。
(5) 不得随意更换合议庭成员。
(1) 合议庭成员地位与权责平等原则。
(2) 审判长最后发表评议意见原则。
(3)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合议庭在评议和表决的时候,每名成员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如果意见分歧,应当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人笔录,记录在案。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4) 开庭审理并且评议以后作出裁判原则。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以后,应当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只有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才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院长认为不必要的,可以建议合议庭复议一次。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合议庭是一种集思广益、集体审判的制度,由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数人共同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除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独任审判以外,其他案件以及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组成方式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审判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一般由3人合议庭审判,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则由3-7人组成的合议庭审判。中级法院以上的各级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一般由3-5人组成的合议庭审判。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复核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由3人组成的合议庭审判。
合议庭的组成原则是确保合议庭成员的合法身份和专业能力。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只能是单数,由经过合法任命的本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在本院执行职务的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者庭长指定1人担任审判长,除非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否则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合议庭的活动原则包括合议庭成员地位与权责平等原则、审判长最后发表评议意见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合议庭成员在评议和表决时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意见分歧时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少数人的意见应记录在案。合议庭开庭审理并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或裁定,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可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的相关内容。该程序主要针对事实清楚、被告人认罪认罚、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化了庭前讯问和开庭通知等环节,审理期限通常为受理后十日内审结。其适用条件包括案件级别、可能判处的刑罚、案情清晰度以及被告人的意愿等。速裁
走私犀牛角行为的处罚规定。走私犀牛角行为将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根据不同情节,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此外,文章还涉及涉嫌走私罪案件找律师的作用以及走私行为的认定标准。
酒驾和醉驾的法律惩罚和相关注意事项。酒驾和醉驾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其惩罚力度依据具体情况而定。酒驾一般按治安条款处理,而醉驾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另外,酒驾和醉驾的判断标准也做了详细说明,包括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定义以及检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