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2) 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3) 中级法院以上的各级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由审判员3-5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4) 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复核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1) 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只能是单数。
(2) 合议庭依法只能由经过合法任命的本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在本院执行职务的人民陪审员组成。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
(3) 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者庭长指定1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在审判员不能参加合议庭的情况下,助理审判员由本院院长提出,经审判委员会通过,可以临时代行审判员职务,并可以担任审判长。应当注意,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4) 第一审程序的合议庭可以吸收人民陪审员参加。人民陪审员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非法律专业的参加案件审判活动的人员。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时,同审判员权利、义务相同。
(5) 不得随意更换合议庭成员。
(1) 合议庭成员地位与权责平等原则。
(2) 审判长最后发表评议意见原则。
(3)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合议庭在评议和表决的时候,每名成员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如果意见分歧,应当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人笔录,记录在案。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4) 开庭审理并且评议以后作出裁判原则。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以后,应当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只有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才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院长认为不必要的,可以建议合议庭复议一次。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合议庭是一种集思广益、集体审判的制度,由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数人共同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除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独任审判以外,其他案件以及中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组成方式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审判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一般由3人合议庭审判,高级法院、最高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则由3-7人组成的合议庭审判。中级法院以上的各级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的案件一般由3-5人组成的合议庭审判。最高法院和高级法院复核死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由3人组成的合议庭审判。
合议庭的组成原则是确保合议庭成员的合法身份和专业能力。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只能是单数,由经过合法任命的本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在本院执行职务的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者庭长指定1人担任审判长,除非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判,否则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合议庭的活动原则包括合议庭成员地位与权责平等原则、审判长最后发表评议意见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合议庭成员在评议和表决时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意见分歧时按多数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但少数人的意见应记录在案。合议庭开庭审理并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或裁定,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可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醉酒驾驶的认定标准、醉驾后的驾驶证限制、醉驾开庭需要哪些人在场以及醉驾的处罚流程。醉酒驾车判断标准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驾开庭需要犯罪嫌疑人、公诉人以及律师等在场。醉驾的处罚流程包括抽血检测、通知拿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陪审员都是属于审判人员,所以人民陪审员是适用回避制度的。第一百八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交通补助费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培训活动而支出的公共交通费用的补助。其他费用是指人民法院按规定对人民陪审员的表彰、奖励以及其他与
根据《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的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发回重审的案件审理期限也应该按照第一审的期限计算。根据《民事诉讼法》一百七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