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法律咨询:
您好,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问题?
律师解答:
一、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监督的案件管辖范围
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监督的案件管辖范围主要指检察机关的自侦案
件及可以直接受理的案件,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包括以下几类: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应报请省级以上人民检察决定的。对于上述四类案件,侦查部门应当报请立案侦查而不报请立案侦查,批捕或起诉部门可以进行内部立案监督。
二、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监督的主体及被监督的对象。
从诉讼规则很明显看出,检察机关的内部立案监督的主体是同一检
察机关即本院的批捕和起诉部门,被监督的对象是本院的自侦部门,包括反贪部门和侵权渎职检察部门。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这种由本院批捕和起诉部门监督自侦部门的做法效果较差。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自新刑诉法实施以来,某市两级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达二百余件,而对于内部立案监督数仍旧是空白,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有二点:
(一)本院批捕、起诉与自侦部门干警在同一机关内工作,而且干警之间轮岗交流比较频繁,要开展监督,人情难却。同时,个别领导也认为搞内部立案监督是自己给自己找碴,没有必要。
(二)诉讼规则规定实施内部立案监督的主体是本院批捕和起诉部门,但并没指明具体由那个部门负责,结果是相互推诿都不将其纳入议事日程。
面对这种现状,除了要加强检察干警的内部立案监督意识外。笔者建议,将检察机关内部立案监督的主体由本院的批捕和起诉部门改为上级检察机关批捕部门,同时扩大内部立案监督对象,即①下级院自侦部门应当报请立案侦查而不报请的案件,上级院批捕部门可以依法监督②下级院决定不立案的案件,上级院批捕部门认为需要立案的也可以依法进行监督。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避免本院人情难却的状况也有利于加强上级院对下级院的领导,同时,将内部立案监督的权力赋予批捕部门有利于权责分明,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搜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在逃或者拒绝签名、盖章,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第六节扣押物证、书证
第一百一十四条在勘验、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文件,不得扣押。
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或者损毁。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从立案开始到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生效结束的过程。包括立案时的确认、侦查阶段的确认、检察机关审查决定以及审判阶段的确认。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必须依法办理,确保正确确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刑事责
国家赔偿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包括申请再审的流程、国家赔偿的定义和责任主体、申诉程序至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规定、赔偿委员会重新审查和决定赔偿的流程、检察机关的监督以及立案程序和审查立案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在领取国家赔偿款后,如判决不服,可申请再审。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