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审判中,保持控辩双方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是诉讼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刑事诉讼机制转型的今天,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的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平等。为了平衡双方的诉讼地位,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赋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的程序保障或特权,其中包括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在程序上体现了被告人参与能力和诉讼地位与检察官相近的特权。
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是为了保障其在面对国家机器时能够进行辩护,并且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最后陈述是唯一一次被告人可以自由表达与本案相关内容的机会。被告人通过最后陈述有机会感动法官,从而在量刑上获得轻判。
裁判的可接受性是指裁判必须具备使公众能够接受其基础并施加制裁的品质。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在程序上的存在,有助于提高裁判的可接受性。
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虽然重要,但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应受到一定的限制,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也不例外。对最后陈述权的限制应仅限于内容上的限制,而不应对陈述形式进行任何限制。
被告人的最后陈述不能损害国家、他人以及社会公共的利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限。例如,被告人在最后陈述中蔑视、辱骂法庭、公诉人、侦查人员,或对被害人、其他被告人或其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都是侵犯了国家、社会或他人的利益。法官应予以制止和批驳,并根据情节轻重程度,酌情加重处罚或追究责任。
被告人的最后陈述内容必须与本案有关。这不仅仅限于与认定本案事实有关,还包括被告人的悔罪倾诉、对犯罪心理的讲述以及对本案适用法律的评判等。在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的最后陈述经常被以“与本案无关”为借口打断,这构成了对最后陈述权的侵犯。对于“与本案无关”的理由应慎重使用,需要在陈述结束后才能作出判断。
被告人在最后陈述中不得进行不当的重复,但一些为了保持逻辑连贯或陈述需要而不可避免的重复是允许的。
刑事速裁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同意问题,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才能适用速裁程序。适用范围限于特定案件,包括可能单处罚金的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是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的前提。同时,《刑
关于瘫痪判刑的罪犯是否能申请保外就医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保外就医的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同时,也说明了取保候审手续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流程、保证方式等。总之,是否允许瘫痪判刑的罪犯保外就医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关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
抢夺罪的上诉立案时间及相关程序。上诉立案时间大约需要40多天。抢夺罪特征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了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且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或胁迫方法。抢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内容。该罪行主要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包括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违反金融秩序,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涉及金额的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罪犯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和罚金。单位犯此罪将被判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