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
2、送达被告起诉书,并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享有辩护权利。
3、通知检察院开庭的时间地点。
4、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其他诉讼参加人。
5、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公开审理。
6、决定适用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审理。
1、审判长查明当事人,并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名单;告知是否申请回避。
2、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当事人对起诉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向被告人发问。
3、证人作证。
4、公诉人、辩护人出示证物,并进行法庭调查。
5、根据情况,可以休庭,调查核实证据;经合议庭同意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6、法庭辩论。
7、审判长宣布辩论终结,被告人作最后陈述。
8、休庭。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开庭审判决定和通知、开庭审理的公开性、人民检察院的支持、开庭程序、以及陈述、讯问和发问等方面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案件后,若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应决定开庭审判,并遵循一系列诉讼程序,包括通知各方参与人、确定开庭日期、公开审理或不公开
法院办理取保候审开庭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危险性进行决定。开庭前办理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可以免于刑罚或缓刑,而是为了保证被告人在刑事诉讼期间的出庭和审理。法院在判决时仍会根据犯罪事实和情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的相关内容。该程序主要针对事实清楚、被告人认罪认罚、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化了庭前讯问和开庭通知等环节,审理期限通常为受理后十日内审结。其适用条件包括案件级别、可能判处的刑罚、案情清晰度以及被告人的意愿等。速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