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所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进行立案复查后,可以进行公开审查。公开审查的主要形式是举行听证会,其中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申诉人不愿举行听证会以及其他不适合举行听证会的案件除外。
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包括案件承办人、书记员、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听证员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人民检察院在听证会前,会临时聘请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其他社会人士担任听证员。
听证会由复查案件承办人中的主诉检察官或其中一人担任主持人。申诉人应当陈述申诉理由,案件承办人则针对申诉人的申诉理由阐述处理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并展示相关证据。听证员可以向申诉人、案件承办人提问,并根据听证的事实对案件进行评议,按多数人意见形成听证意见并当场宣布。听证笔录经参加听证会的人员阅读后分别签名或盖章。
复查案件承办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以听证员的意见为重要依据,提出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并报检察长决定。
人民检察院立案复查的刑事申诉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办结。如果案情复杂,最长办结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刑事案件申诉流程包括立案、审查和处理结果三个步骤。立案阶段,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应登记并审阅申诉,对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立案审查。申诉立案的条件不应过于苛求,只要申诉
立案监督批捕是检察院审查批捕部门办理。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则应到人民检察院的控告申诉部门控告或举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
立案监督的主体为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确属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要求说明理由,理由不成立的,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刑事申诉的立案,是指司法机关接受申诉权人申诉的法定诉讼形式。原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刑事申诉,均应立卷。”这就说明,申诉权人提出申诉时,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对属于本院管辖的,都应采取文书形式立案。 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接受申诉后应进行全面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