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一审判处死刑的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或人民检察院不抗诉,或者虽然提出上诉或抗诉,但是针对的是法律适用或程序问题而不是事实认定的案件,法院可以采用非开庭审理的方式进行复核。然而,即使是非开庭审理,仍然需要包括审查书面卷宗材料、讯问被告人和听取公诉机关、辩护人的意见等内容。
对于一审判处死刑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并且是针对事实认定提出的案件,法院应当采用开庭审理的方式。即在确定的时间,法院将吸收检察机关、被告人、辩护人以及其他必须参加的诉讼参与人共同参与复核程序。在操作方式上,可以采取形式面对面的直接审理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远程审理两种方式。
实行开庭审理可以保证控辩双方有效参与庭审过程,特别是辩方可以有机会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这也便于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活动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无论是哪种审理方式,都应由3名以上单数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可以经合议庭提请由审判委员会开庭审理。
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普通程序主要适用于一般的刑事案件,包括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执行程序。特殊程序则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其中包括专门的复核核准程序。此外,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纠正。
死刑复核程序具有独特的审判对象和核准权的专属性,既区别于普通程序,又不同于其他特殊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的委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时,应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听取其意见。辩护律师可以积极参与复核程序,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权提出意见,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