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权的下放与最高院人员不足有密切关联。为了应对死刑复核权的回归,最高院从去年年底开始扩充编制。据悉,现在从各地抽调的刑事法官已经结束培训,这批法官是从各省市法院系统择优抽调到最高法院刑庭,专门为明年的死刑复核程序收归最高院扩充力量。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最高院的刑事审判庭已经由以前的2个庭增加到5个庭,法官人数也从以前的50人左右增加到近百人。新招收的书记员已经上岗,法官助理正在基层法院锻炼。
死刑复核权的回归意味着各地死刑犯人最后一道喊冤的关卡移至北京。然而,据最高院附近的几家律师事务所透露,律师在复核程序中的地位尚无法明确。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律师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角色,律师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律师的话语权在死刑复核程序中仍然有待讨论和进一步规定。
目前,死刑复核的期限并没有法定规定。人民法院组织法明确了死刑复核权的集中归属,但关于复核程序的时限仍然没有具体规定。法学专家陈为东指出,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设定一个固定的期限可能会导致法院工作人员为了按时完成任务而仓促复核,而死刑复核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法律上没有为其设定具体的时限。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包括审查起诉阶段、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死刑复核阶段的阅卷范围。辩护律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卷权限,需要携带相应的手续。在死刑复核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不允许律师进行阅卷操作。再审案件的阅卷范围则根据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