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之构想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之构想

时间:2024-11-02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435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而生命一旦被剥夺就不可复生,为贯彻我国的死刑制度,保证适用死刑的准确性,统一死刑标准,坚持少杀、慎杀、防止错杀,我国在刑事诉讼中增设了死刑复核程序,规定了死刑判决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目前无论是在立法、司法上,还是诉讼理论上,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分析为:

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发展回顾

死刑作为一种极其严酷和不可逆转的刑罚,一直受到严格的限制和控制。目前,全球已有109个国家废除了死刑,而我国坚持不废除死刑,但以从严控制、少杀、慎杀和防止错杀为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的体现不仅包括对死刑适用的实体法限制,还包括特别规定的程序法,即死刑复核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二审终审的例外,对于死刑案件,除了要经过第一审和第二审程序外,还必须经过死刑复核这一特别程序进行复查。死刑复核程序的核准权包括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权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权。我国于1979年通过的第一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根据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立法思想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法核准。

死刑复核程序的起源和发展

1954年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1条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终审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复核。基层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中级人民法院对于死刑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当事人不上诉,不申请复核,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案件的复核和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这在当时基层人民法院依法有权判处死刑的情况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才有核准权,要求是相当高的。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年以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这种情况,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今后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这样,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的核准权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不再拥有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

在1983年的“严打”中,为了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法在必要时,可将“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复核权,授权省级高级人民法院行使。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毒品犯罪日益猖獗,为了应对禁毒斗争的需要,最高法又从1991年起,先后将贩毒案件的死刑复核权下放到广东、广西等6个省区高级人民法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人委托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复核阶段辩护人的委托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时,应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听取其意见。辩护律师可以积极参与复核程序,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有权提出意见,确保复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 判处死刑的案件如何确定核准法院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 死刑复核程序里应设立听证环节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专家薛*麟教授认为,死刑复核的目的就在于慎杀、少杀,防止错杀,能够在诉讼中多一个程序就多一道把关,也就多一个发现错误的机会。下放死刑核准权的弊端显而易见。同时,由于死刑案件归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高级人民法院是死刑案件的二审法院;而高级法

  • 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案件流程是什么
  • 哪个法院进行死刑复核
  • 两审终审的现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