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审理后,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是正确的,并且量刑适当,应当裁定驳回申诉或抗诉。
在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审理后,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的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应当进行改判。对于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如果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并立即执行,直接进行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在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审理后,如果原判决、裁定没有对被告人进行分别定罪和量刑,应当撤销原判决、裁定,重新进行定罪和量刑,并决定执行的刑罚。
在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审理后,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以在查清事实后进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如果经过再审查清事实,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如果经过再审仍无法查清事实,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原审被告人有罪,应当宣判被告人无罪。
对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刑事自诉案件,应当依法作出判决、裁定书。附带民事部分可以调解结案。
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两种情形: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进行审理后,如果认为原判决认定的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时,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包括:
(1) 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例如:案件性质不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犯罪嫌疑人也不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但在一审中没有进行公开审判;据以定案的证据没有在庭审中质证等。
(2) 违反回避制度,例如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或其他应当自行回避的人员没有回避。
(3) 剥夺或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例如某审判员在庭审中未允许被告人进行辩护或最后陈述;未依法为盲、聋、哑、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对当事人、辩护人关于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申请置之不理或无理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未依法受理等。
(4)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例如合议庭中没有具备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法定资格的人参加;实际参加法庭审理的法官与法律文书中署名的审判长、合议庭成员不一致;审判委员会在委员未过半数的情况下研究并决定案件等。
(5) 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某人民法院针对一起刑事案件的调解过程。被告人因被指控犯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后,在审理过程中因死亡导致案件处理出现变化。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作出裁定,裁定结果根据现有材料确认被告人是否有罪,并决定终止审理或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案经过审判长、审判员审核后
刑事案件审理辩护人和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的数量限制。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委托一至两名辩护人,而执行刑罚或被限制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负责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委托一至两名诉讼代理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以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并定义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