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 刑事案件侦查程序都有哪些内容

刑事案件侦查程序都有哪些内容

时间:2024-09-17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697

刑事案件侦查程序的内容

一、犯罪嫌疑人的讯问

1. 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传唤其到指定地点或住处进行讯问。

2. 传唤时,应出示《传唤通知书》和侦查人员的工作证件,并要求犯罪嫌疑人在通知书上签名、摁指印。

3. 传唤持续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4. 讯问必须由至少两名侦查人员进行。

5. 讯问时,侦查人员应首先询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并让其陈述有罪的情节或无罪的辩解,然后提出问题。

6. 讯问时,应认真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严禁刑讯逼供或使用非法方法获取供述。

7. 对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应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教师到场,讯问可以在公安机关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

8. 对聋哑犯罪嫌疑人,应有通晓手势的人参加讯问。

9. 讯问笔录应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宣读。如有遗漏或错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犯罪嫌疑人确认无误后,应签名、摁指印。侦查人员也应在笔录上签名。犯罪嫌疑人请求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准许。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

二、证人、被害人的询问

1. 侦查人员可以依法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到其所在单位或住所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通知其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2. 询问中涉及证人、被害人的隐私应保密。

3. 询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三、勘验、检查

1. 侦查人员应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或检查。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勘验、检查。

2. 侦查人员执行勘验、检查时,必须持有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3. 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依法对其人身进行检查,侦查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强制检查。检查妇女时,应由女侦查人员或医师进行。

4. 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5.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进行侦查实验,但禁止一切有伤风化的行为。

四、搜查

1.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及可能隐藏罪犯或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2. 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女侦查人员进行。

3. 在搜查时,应有被搜查人或其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搜查情况应写成笔录,由侦查人员和被搜查人或其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五、扣押物证、书证

1.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按照公安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

2.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勘查、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物品和文件进行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和文件不得扣押。

3. 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与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三份,写明物品或文件的各项信息,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盖章,其中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

4. 公安机关对扣押的物品、文件要妥善保管、封存,不得使用、损毁。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在三日内解除扣押,退还原主或原邮电机关。

六、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1.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但不得扣划存款、汇款。

2. 对于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应在三日内解除冻结。

七、鉴定

1.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指派、聘请具有鉴定资格的人进行鉴定,以查明案情。

2. 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写出鉴定结论并签名。

3. 公安机关应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八、辨认

为了查明案情,公安机关可以让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证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九、通缉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发布通缉令、悬赏通告,以追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或逃跑的罪犯。

刑事案件侦查程序的法律要求

1. 受案、立案制度

公安机关对于公民的扭送、报案、控告、检举或犯罪嫌疑人的自首,应立即接受,并问明情况。对受理的案件要迅速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立案,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决定立案的,应拟定侦查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

2. 侦查程序制度

公安机关对已立案的刑事案件应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根据需要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措施,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3. 拘留、逮捕制度

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有法定情形的,可以先行拘留;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提请检察机关批准予以逮捕。

4. 移送起诉制度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起诉。

5. 证据制度

侦查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使用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通过以上的侦查程序,侦查机关可以查明案件的事实和真相,并根据证据判定嫌疑人是否有罪或无罪,进一步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怀孕是否能免除有期徒刑的执行?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 刑事案件和解的阶段

    刑事案件和解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具体处理方式。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减轻刑事责任。对于不同阶段的刑事案件,如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等,都有相应的和解后的处

  • 行政转为刑事案件的法律程序

    我国法律程序中行政转为刑事案件的过程。当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时,该行为将被视为刑事违法行为。随后将启动法律程序,包括刑事立案、侦查阶段、提起公诉、审判阶段和刑罚执行。这一过程旨在确保公正处理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

  •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 检察院审查决定书的内容
  •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是否归为累犯行为?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