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审准备阶段,律师应当查明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当事人是否受到过刑事处分或行政处罚,何时被羁押、取保候审以及何时收到检察院起诉书副本等相关信息。如果法庭核对被告人的年龄、身份、有无前科劣迹等情况有误,可能会影响案件审理结果,律师应当认真记录,并在法庭调查时予以澄清。
在庭审准备阶段,法庭会宣布被告人涉嫌的罪名,并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公诉人、辩护人)的名单。此外,法庭还会告知当事人和辩护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等权利。被告人除享有上述权利外,还有自行辩护的权利和最后陈述的权利。
在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会宣读起诉书,并审判人员会询问被告人是否与收到的起诉书内容一致。
审判人员会询问被告人是否存在起诉书中指控的事实,指控的罪名是否成立,以及是否自愿认罪。被告人可以对起诉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公诉人会对被告人进行讯问。辩护律师应该认真听取对被告人的讯问,做好发问准备。如果公诉人向被告人提出威逼性、诱导性或与本案无关的问题,辩护律师有权提出反对意见。法庭如果驳回反对意见,辩护律师应尊重法庭决定。
辩护人也有权对被告人进行发问。
被告人甲先进行上述程序,然后退庭候审,接着传唤被告人乙到庭进行同样的程序,逐个进行完毕后传唤所有被告人到庭。
公诉人会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向法庭提供证据。
被告人可以提出质证意见。
辩护人也可以提出质证意见。在质证时,辩护律师应注意质证的方面,包括证人与案件事实的关系、证人与被告人、被害人的关系、证言与其他证据的关系、证言的内容及来源、证人的感知力、记忆力和表达力、证人作证是否受到外界干扰或影响、证人的年龄以及生理、精神是否有缺陷、证言前后是否矛盾等。辩护律师应综合以上方面,对证人证言的可信性发表意见并阐明理由。如果对出庭的鉴定人和鉴定结论进行质证,也应注意类似的方面。
公诉人会就量刑方面向法庭提供证据。
被告人可以提出质证意见。
辩护人也可以提出质证意见。辩护律师在质证时,应注意质证的方面,包括物证的真伪、与本案的联系、与其他证据的联系、物证要证明的问题、取得物证的程序是否合法等。对于书证和视听资料等,也应注意类似的方面。
审判人员会询问被告人和辩护人是否有证据提供。
公诉人会发表公诉意见,辩护律师应认真听取,并做好辩论准备。
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
辩护律师应发表辩护意见,针对控诉方的指控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关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见和理由。辩护律师在发表辩护意见时,应注意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被告人有权进行最后陈述。在法庭教育环节,法庭会对被告人进行教育。最后,法庭会休庭。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及判决程序。刑事案件一般只开庭一次,以提高审判效率,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宣判方式包括当庭宣告和定期宣告,宣判时间有明确法律规定。另外,刑事案件涉及国家刑事司法机关的主动介入,与民事案件的不告不理原则有所区别。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