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 申请执行不要超期否则判决变成一纸空文

申请执行不要超期否则判决变成一纸空文

时间:2024-03-27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733

申请执行时效的期限和计算方法

一、申请执行时效的期限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215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在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如果发生中止或中断情况,则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具体来说,申请执行时效的计算方式如下:- 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履行期限,申请执行时效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申请执行时效的期限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如果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申请执行时效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旧民事诉讼法下的申请执行时效

对于在新民事诉讼法施行前生效的判决,根据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当事人在2008年4月1日之前申请执行的期限尚未届满,则申请执行时效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两年。

三、旧民事诉讼法下的申请执行时效已届满的情况

对于在新民事诉讼法施行前生效的判决,如果当事人在2008年4月1日之前申请执行的期限已经届满且没有申请执行的,那么在2008年4月1日之后就不能再申请执行。这是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注: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2008年4月1日之后,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只有一种情况,即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时,诉讼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不再适用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因达成执行中的和解协议而中止的情况,因为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达成和解协议会导致申请执行时效中断而非中止。附:新《民事诉讼法》第215条规定了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规定了申请执行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下,诉讼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对照:旧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一年(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为公民)或六个月(双方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民诉意见》267条规定了申请恢复执行原法律文书的情况,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根据该规定,申请执行期限因达成执行中的和解协议而中止时,中止期限从和解协议所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庭前调解的效力和执行

    庭前调解的效力和执行问题。庭前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和解后需记录在笔录中并签名盖章。一方不履行协议时,另一方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法院恢复执行原判决书。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时效计算可适用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 赡养老人法院判决的有效期

    赡养老人法院判决的有效期问题。法院的判决书具有永久法律效力,但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通常为两年。判决书分为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书,不同类型的判决书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处理决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可以申请中止或中断

  •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 房产归属纠纷如何强制执行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归属纠纷作出判决后,如果被执行人执行的,经申请人申请后,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

  • 公证强制执行申请期限是多少年
  •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费用是多少
  • 调解书过了时效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