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的同时,应当告知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保护其合法权益。被害人通常对自己的权利不了解或误解为“赔了就不罚”,导致未提出或放弃附带民事诉讼请求。为避免法院处于被动地位,应在受理案件时告知被害人该权利。
法院收到民事诉状后,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立案后,应及时向被告人送达附带民事诉状,并确定其提交民事答辩状的时间。附带民事诉讼应当与刑事诉讼一并开庭审理,可以进行调解。
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后,应重点核实被告人的财产状况,查清赔偿能力。同时,需要做好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消除被告人的对立情绪,促使其主动赔偿。对于民事赔偿责任的确定,应以案件事实为依据,与刑事责任相一致。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应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应在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被告人的权利应得到明确告知,不得利用恐惧心理施加压力。调解还应符合诉讼法和实体法的规定,避免调解后判决无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应避免“着重调解”、“久调不判”的作法,对调解不成的应及时判决。为保证民事判决的执行,可以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提供被告人的财产状况、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以及对抗拒执行的采取处罚措施。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相关内容。在刑事案件中,涉及到的民事赔偿涵盖多个方面,如医疗费用、误工损失、护理费用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害方有权索赔。但针对诈骗案件,一般无法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除非涉及生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