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指受害人因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导致人身权利和财产受损而提起的一种赔偿请求。它是司法机关在解决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处理受害人的民事赔偿的一种特殊诉讼活动。该制度的可赞之处在于,大大节省了受害人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和减低了司法成本。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者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求得对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然而,如果受害人在刑事判决之前未能及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仍然可以在判决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的周期往往比刑事诉讼的周期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颁布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是:“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此,很多当事人错误地认为只要犯罪分子的行为导致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遭受损失,就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情况下,才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如果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导致其遭受物质损失,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或责令退赔。被追缴或退赔的情况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进行考虑。如果经过追缴或退赔仍然无法弥补损失,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