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可以采取调解措施,也可以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或裁定。对于物质损失的界定,主要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该规定明确指出,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与治疗和康复相关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被害人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如果造成被害人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得出结论,残疾赔偿金并不属于物质损失范围,因此你的朋友不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要求获得残疾赔偿金。
根据相关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标准如下:
一、人身损害赔偿
二、财产损害赔偿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的规定,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如果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与治疗和康复相关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如果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对于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情况,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赔偿范围和数额不受相关规定的限制。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留档案的问题。在中国,被判刑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会留下案底,即犯罪记录。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相关犯罪记录会予以封存。调解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方式之一,以自愿合法为前提,达成调解后具有法律约束力。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赔偿金额视具体案情和受害者损失而定。同时,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反诉的相关条件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