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因犯罪行为导致个人权利受到侵犯,造成物质损失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因犯罪行为导致精神损失的被害人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失和必然遭受的损失。
若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导致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人民法院应根据法律规定追缴或责令退赔。若经追缴或责令退赔后仍无法弥补损失,被害人可另行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法定代理人需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明确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依据。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能够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的物质损失。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符合人民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的范围。
刑事案件被告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
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
已被执行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
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
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第一审判决宣告前提起。逾期不得再提起,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不收取诉讼费。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民法典》生效背景下侵财案件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因犯罪分子的破坏遭受财产损失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但精神损失赔偿不予受理,被告人非法占有或处置被害人财产,应依法追缴或责令退赔。追缴和退赔情况会影响量刑情节的考虑。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同时,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包括精神赔偿适用范围有限、不同法规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局限性。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