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建立规范执法回避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建立规范执法回避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时间:2024-11-14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277
一、回避的期间

回避的期间和申请条件

回避的期间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其他适用回避的人员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以及有权指令回避的组织和人员指令回避的时间期限。

回避申请可以在刑事诉讼程序开始后的任何诉讼阶段提出和审核决定。属于回避范围的人员,在接受案件并了解具有法定应当回避的情形后应立即提出自行回避的申请。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了解有关人员具备应当回避的情形后,可以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有权决定回避的人员或组织在了解本机关的办案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后或接到办案人员的自行申请、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时,应及时地加以审核,尽快作出决定,以利于案件迅速地开始进入正常的程序,提高诉讼效率。

回避的告知和权利

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同样,在案件的侦查、起诉阶段和死刑复核程序中,也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依法申请回避的权利。

回避的审查与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分别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作出回避决定的院长、检察长不包括副职。因为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正职和副职的产生方式以及职权有明显不同。但是,当正职缺额或不在岗位时,由副职代行正职职权时,可以适用正职的回避审查决定程序。

对于侦查人员的回避决定,在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侦查工作的特殊性。侦查工作需要迅速、及时地进行,以便尽早缉拿罪犯、收集证据、遏制犯罪。为了保障侦查工作的及时有效,法律专门规定了在侦查期间履行回避制度的特殊方式。对于该规定的理解执行还应注意:(1)对回避决定的时间包括复议期间;(2)侦查人员包括所有依法具有侦查权的机关的办案人员,包括参与补充侦查的人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事宜,从提出申请或请求到决定程序均适用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第30条的规定,由他们各自履行职责或由聘请、指派他们的机关负责人(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长、院长)决定是否回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回避制度在各诉讼阶段的适用

    回避制度在诉讼各阶段的应用,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当事人有权在各个阶段申请回避,申请对象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回避的审查与决定由不同负责人进行,如院长、检察长等。当事人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复议一次,但某些司法解释对此有所限制,

  • 回避申请的提出及处理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当司法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如果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回避申请的处理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的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参与

  • 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价值

    回避制度在法律公正中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价值。程序公正是解决权益冲突时的首选法律价值,回避制度是确保程序公正的关键。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中的回避制度能防止程序操纵者与结果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确保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回避制度对维持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树立

  • 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适用

    回避是指公安司法人员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与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刑事回避制度适用人员: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第31条和最高两院解释,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

  • 回避有什么意义
  • 我国设立回避制度有什么意义
  • 法院庭长与案件有关怎么申请回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