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二审书面审理并不会改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一些特定的案件,二审法院需要组成合议庭并进行开庭审理。这些案件包括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以及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在二审法院进行审理时,法院会认真倾听控辩双方的意见,并对案件进行审查和质证。如果有新的证据出现,法院会允许双方当事人提供并质证这些证据。法院会综合考虑一审判决的事实认定、证据和法律适用,以及上诉人或抗诉人提出的新证据和理由,进行独立的审查和判断。
在一些情况下,二审法院可能会选择书面审理,而不是开庭审理。书面审理是指法院通过阅读双方提交的书面材料来进行审理,而不需要开庭。一般情况下,书面审理主要适用于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且双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没有异议的情况。
然而,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以及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法院往往会选择开庭审理,以确保双方当事人有机会就证据和理由进行充分的辩论。因此,如果案件涉及到这些情况,书面审理的可能性较低。
总的来说,二审书面审理并不常见,一般只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案件。对于大部分案件来说,如果当事人提出了新的证据,或者二审法院有改判意图,法院往往会选择开庭审理,以确保公正和充分的审理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期限以及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审理期限不包括鉴定、补充侦查等期间。目的是确保公正、高效处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申请检察院启动刑事抗诉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决定并答复。同时,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算起。
刑事案件二审的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审结上诉、抗诉案件,但特定情况可延长。地方各级检察院只有在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才可抗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被告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同时,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二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辩护人是专门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其职责范围明确,只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非全部权益。辩护人与公诉人、审判人员的职能不同,其诉讼地位平等,都是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辩护人与审判人员之间存在协助与配合关系。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