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辩护权主体,居于当事人的地位。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辩护权主体,居于当事人的地位。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是被动地接受传讯、追诉和审判,消极地等待国家专门机关处理的客体,而是可通过积极主动的防御活动与追诉一方展开对抗,并对裁判活动施加积极影响的诉讼主体。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案件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是刑事诉讼的被追诉者。国家追诉机关发动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追诉,使那些在法律上构成犯罪的人被定罪、判刑。作为被迫诉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程度上负有接受公安司法机关的强制性措施、协助国家专门机关顺利进行刑事诉讼的义务,例如承受逮捕、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拘传等强制措施,接受讯问、搜查、扣押等调查措施,接受传唤,按时出庭接受审判,等等。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是重要的证据来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法定的证据种类。法律严禁以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以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出于自愿。
诉讼期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从诉讼行为开始后的时间计算、节假日的处理、期间耽误的处理以及申请期间顺延的程序。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避免路途过长或节假日等因素导致权利丧失。对于耽误期间的情况,当事人需根据情况向法院申请顺延,顺延期间只能补足实际耽
辩护人与代理人在诉讼中的比较。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委托人利益而参与诉讼,但在产生根据、诉讼地位、任务、适用范围、权利内容、权限范围和活动名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辩护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任务是反驳控方控诉并证明嫌疑人无罪或罪轻;而代理人则依附于被代理人,
刑事诉讼中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复杂案件可延长一个月。对于特殊案件,如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过批准,可以延长
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问题。刑事诉讼规定中,刑事申诉没有明确规定时间限制,只要案件在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内,都必须受理。而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申请有两年时间限制。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相对宽松,但仍建议申诉人在合理时间内提出申诉,以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和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