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
(1) 并非所有精神病人都适用强制医疗程序;
(2) 只有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才可以适用强制医疗:
a. 被申请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只有造成了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危害结果,才可以进行强制医疗;
b. 暴力行为造成轻伤以上或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危害结果才符合强制医疗的条件。
提示:强制医疗的“暴力行为”需满足以下条件:
① 刑法规定的条件时造成“危害结果”;
②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时“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
2. 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对精神病鉴定等法医类鉴定应当委托列入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编制的名册中的鉴定机构及二名或二名以上无利害关系的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作出鉴定意见。
3. 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
a. 根据精神病人的病情及精神状况进行医学判定;
b. 依据精神病人在实施暴力行为后具体情况进行考量。
公安、检察、法院机关(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由法院决定)。
1. 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书面提出强制医疗意见书,并移送检察院。
2. 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检察院应当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
3.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4. 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1. 审判组织:法院受理强制医疗的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 诉讼参与人:
a. 法院审理强制医疗案件,应当通知被申请人或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b. 被申请人或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3. 法院经审理作出决定:
(1) 决定对被申请人强制医疗:对于被申请人或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a. 被申请人实施暴力行为时无刑事责任能力,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决定对被申请人强制医疗;
b. 决定作出时间为1个月内。
(2) 决定对被申请人不予强制治疗:
a. 被申请人实施暴力行为时无刑事责任能力,不具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决定对被申请人不予强制治疗,同时责令被申请人的监护人或近亲属严加看管或治疗;
b. 被申请人实施暴力行为时应负刑事责任的,决定对被申请人不予强制医疗,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主管机关管辖。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审理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且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可以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审判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首先,介绍了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的背景和现状,强调了需要医学、法律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其次,指出了精神病鉴定主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接着,提出了法院在审理中如何有效组建合议庭和后续救济的建议。最后,提出
强制医疗的概念和范围,介绍了强制医疗的定义以及包括性病、吸毒、精神病、传染性公共疾病等在内的主要适用范围。同时,详述了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措施,包括决定机关、启动主体和程序等。强制医疗的启动可通过检察院申请或法院决定的方式进行。此外,也强调了公安机关、
强制医疗的法律措施和监督机制。包括建立执行案件信息衔接机制,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如加强收治管理活动检察、保护性医疗措施监督等,完善检察官约见谈话机制,并推动建立社会化救助体系以确保被强制医疗人的持续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