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而没有强制性要求。
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的公诉人是原告,法院不能调解公诉人与被告人之间的争议。因此,刑事案件通常不适用调解程序。
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被害人是原告,法院可以就民事争议部分进行调解。如果被害人得到了满意的赔偿,就不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然而,检察院仍需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在此情况下,法院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但不能因为被害人的要求而宣判被告人无罪。
少数刑事案件可以由自诉人提起,自诉案件的原告即为自诉人。法院可以进行调解。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判判决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自诉案件时,可以在查明事实和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如果调解达成协议,应当制作刑事调解书,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法院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自诉案件的调解旨在促使自诉人与被告人达成谅解。如果自诉人谅解了被告人的行为,法院则不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自诉人可以撤诉结案,法院也可以出具调解书结案。无论自诉人撤诉还是法院出具调解书,被告人都被认定为无罪,自诉人也不能再次起诉。
自诉案件的调解必须基于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不能进行调解。例如,如果自诉人起诉被告人侵占自己的房子,而被告人称房子是从自诉人父亲手中购买的,并提供了房产证作为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驳回自诉人的起诉,而不能进行调解。
自诉案件的调解还必须基于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不能容忍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例如,如果妻子以自诉方式控告丈夫重婚,那么丈夫必须承认错误,并保证与第三者断绝不正当关系,才能进行调解。
自诉案件通常属于轻微的刑事案件,自诉人与被告人往往存在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同学关系或同事关系。促使双方和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刑事案件开庭宣判阶段的律师委托问题。被告人有权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并更换之前的辩护律师。庭前调解并非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但如果在调解中达成赔偿协议,法官会考虑从轻判决。被告人应在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及时委托新的辩护律师,以确保其合法权益的保护。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利用刑事诉讼程序解决定罪量刑直接有关的损害赔偿问题的一种特殊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已被广泛运用,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被告人是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人。①刑事被告人及没
“不告不理”是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一条基本原则。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对自诉案件,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宣判前,对于前两类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也可以自行和解,第三类不能调解,但是可以和解,三类案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