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在刑事案件中,“和解”与“调解”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即“和解”等同于“谅解”。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被害人谅解与刑事和解是有本质区别的,谅解属于私了,而和解属于公了。
被害人谅解一般包括单方谅解行为、特别谅解行为和出于谅解的不追究行为。特别谅解即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被害人谅解”程序,《量刑指导》中的被害人谅解应当指的是单方谅解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未经司法机关认可的民间“私了”行为。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
侦查(公安)、审查起诉(检察院)、审判(法院)三个阶段均可以达成刑事和解。
对符合条件且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撤案;检察机关可以作不起诉;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应当);符合非监禁刑适用条件的,应当适用非监禁刑(缓刑);判处法定最低刑仍然过重的,可以减轻处罚;综合全案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免刑)。
这种协议属于民事赔偿协议。
这种《谅解书》属于谅解。
可以。由于谅解书属于双方当事人私下达成的协议,自愿性和合法性往往存疑,即使被告人已履行《谅解书》约定的赔偿内容,被害人仍然可以反悔。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刑事谅解书的撰写方法和应用场景。在纠纷发生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同意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和解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不起诉等处理结果。
非工伤死亡的家属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赔偿。根据相关规定,企业职工非工死亡时,家属可以享受丧葬费、一次性救济金和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费为死者本人平均工资的2个月,一次性救济金根据供养直系亲属人数和死者本人工资不同而有所区别。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
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纠纷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