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在刑事案件中,“和解”与“调解”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即“和解”等同于“谅解”。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被害人谅解与刑事和解是有本质区别的,谅解属于私了,而和解属于公了。
被害人谅解一般包括单方谅解行为、特别谅解行为和出于谅解的不追究行为。特别谅解即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被害人谅解”程序,《量刑指导》中的被害人谅解应当指的是单方谅解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未经司法机关认可的民间“私了”行为。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
侦查(公安)、审查起诉(检察院)、审判(法院)三个阶段均可以达成刑事和解。
对符合条件且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撤案;检察机关可以作不起诉;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应当);符合非监禁刑适用条件的,应当适用非监禁刑(缓刑);判处法定最低刑仍然过重的,可以减轻处罚;综合全案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免刑)。
这种协议属于民事赔偿协议。
这种《谅解书》属于谅解。
可以。由于谅解书属于双方当事人私下达成的协议,自愿性和合法性往往存疑,即使被告人已履行《谅解书》约定的赔偿内容,被害人仍然可以反悔。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非工伤死亡的家属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赔偿。根据相关规定,企业职工非工死亡时,家属可以享受丧葬费、一次性救济金和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费为死者本人平均工资的2个月,一次性救济金根据供养直系亲属人数和死者本人工资不同而有所区别。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
3、刑事案件可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并出具谅解书,刑事部分无法调解。
1、在侦查阶段达成刑事和解的,公安机关不能因当事人达成和解,直接把案件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