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嫌疑人为自然人,并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2、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属实质一罪,并有明确的被害人。
3、案件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
4、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对基本事实没有异议。
5、法定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1、故意毁坏财物案、破坏生产经营案和轻伤害案。
2、妨害通讯自由案。
3、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
4、因合法债务、经济纠纷非法拘禁他人,没有殴打、侮辱等情节的。
5、交通肇事案。
6、因生活无着而初次盗窃、诈骗的案件。
7、初犯、偶犯、在校学生、未成年人、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预备犯、中止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以及亲友、邻里、同学、同事等纠纷引发的,属于自诉范围的案件。
1、行为人系累犯,或在服刑、缓刑、劳动教养和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故意犯罪的。
2、行为人多次犯罪的。
3、因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导致的,涉枪、持械、雇凶或受黑恶势力操纵引发的案件。
4、其他不宜适用和解的刑事案件。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自愿进行和解:
1、双方自行达成的和解。
2、在押犯罪嫌疑人委托其近亲属、律师或单位领导与被害人达成的和解。
3、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其他基层组织主持下达成的和解。
4、双方当事人均认可的其他第三方主持下达成的和解。
5、交通肇事案件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而达成的和解。
刑事和解程序及其规定。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门规定,涉及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刑事和解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犯罪案件,并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利益、矫正犯罪、改善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降低诉讼成本等。文章还包含了一个具体的刑事和解协议案例。
王**驾驶超载货车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及其刑事和解协议。事故导致被害人张**死亡,双方协商后达成和解协议,包括经济赔偿、纠纷解决、收款和谅解书、财产转移限制、违约责任等内容。刑事和解适用于犯罪嫌疑人的有罪答辩和双方自愿和解,主要适用于轻微财产性犯罪案件
刑事和解的定义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刑事和解是指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新刑诉法规定,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盗窃罪犯等可适用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