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究刑事责任和不起诉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尽管两者都表示不对犯罪行为进行法律追究,但其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不追究刑事责任意味着在已经启动诉讼程序的情况下,经过审查发现并没有犯罪事实,因此不再追求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不起诉则表示从一开始就没有启动诉讼程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应当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究,则应当撤销案件、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
根据以上规定,当案件涉及的犯罪行为符合以上情形之一时,法院或检察机关将不再追求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免予起诉的概念、决定及条件。免予起诉适用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依法自主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以及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予起诉决定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包括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免除的时效问题。根据不同刑期的法定最高刑,追诉时效期限有所不同。存在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如情节轻微、过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等。对于不同阶段的案件,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不予受理、撤销案件、不起诉、判决宣告
中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立法现状,介绍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其相较于传统不起诉制度的特点。然而,该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条件过于简单、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