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和手续进行编制和确认。审计时需审查政府采购预算的上报、批复以及临时预算的追加等环节,以确定其形成是否符合规范,并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任意追加或追减现象以及追加或追减预算是否遵守审批程序。
政府采购计划是根据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是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和考核的依据。审计时需审查采购机关是否履行职责、采购需求是否必要、是否符合预算和计划、预算是否有依据、拨款申请书是否符合规定、政府采购资金的筹集是否合规合法并及时到位等情况。
审查招投标活动的目的是遏制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社会公众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审计时需注意是否存在投标者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先内定中标人再参与投标、在开标前泄露投标情况或协助撤换标书等违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压低标价或抬高标价后给予额外补偿等情况。同时,还需特别关注小团体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关系等问题。
审查中介代理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法人资格,以及是否达到财政部门和省级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的规定条件。同时,还需审查其收费标准是否超标、采购档案是否完备、是否依法纳税,以及是否存在不良业绩和与主管部门脱钩等情况。
审查政府采购的效益性包括采购规模的审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审计和采购机构规模与采购规模的评估。审计时需细化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减少资金流通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评估固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以及确保采购机构规模与采购规模相匹配。
政府采购涉及的内容、对象和形式较多,审计时既要全面审计政府采购涉及的方面,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典型案例。
政府采购审计不仅涉及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合法性审计,还涉及效益性审计。审计时可通过延伸审计调查供应商,减少对立情绪,提高审计效率。同时,通过改进审计方法,如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审计范围,丰富审计报告内容,提高审计效果。
政府采购审计既涉及财政预算的编制、安排和拨付情况,又涉及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情况。因此,在同级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时,应将涉及政府采购的情况纳入审计方案,并建立审计资料库和数据库,以便进行政府采购专项审计时调取资料,形成全面完整的审计报告。
政府采购审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政策性强,可以先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再进行实质性审计。通过政策法规学习和审前调查,初步掌握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强弱点,提出改进建议,并进一步明确实质性审计的重点、步骤和方法,增强审计针对性。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每项工程的结算书要求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竣工图部分,要求包括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监理工程师通知或业主施工指令等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包合同价和变更合同价,变更合同价部分按资料和计算书顺序逐项以“宗”计算;第二部分由现场签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依据、实施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建议。对于以上内容,应如何安排调查报告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写专项审计报告的写作技巧问题。结构安排得当,能使审计调查报告条理清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