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更多人共同故意犯罪。在客观方面,共同犯罪具有以下特征和要件:
首先,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必须构成犯罪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目标,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其次,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必须由一个共同的犯罪目标将他们的单个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
最后,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必须与发生的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
与单独犯罪行为相比,共同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特点。单独犯罪行为在刑法分则中有明确规定,只需依照相关规定对犯罪分子定罪即可。而共同犯罪行为中,除实行犯的行为由刑法明文规定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如组织、教唆和帮助行为,都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只有将这些行为与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
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要求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具体来说,共同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各共同犯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不仅在实施某种犯罪,还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同实施该犯罪行为,并且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其次,各共同犯罪人必须经过自由选择,决意与他人共同协力实施犯罪,并且对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结果持有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上诉人:陈××,男,××岁,×族,××省××县人,××厂会计,住××市××街××号。
上诉人因盗窃一案,对于××市××区人民法院19××年×月×日(××)刑普判字第××号刑事判决不服,现提出上诉。
上诉理由和上诉请求:
上诉人于19××年×月×日盗窃了林××的一辆自行车,并卖给×××,获得100元人民币。被公安机关发现后,上诉人立即坦白交代,并主动退还赃款。在审讯过程中,××法院审判员张××多次威胁,称上诉人是惯犯,一定不止盗窃一辆自行车,如果不全盘承认,将会判处严厉的刑罚;只有全盘承认,才能获得从宽处理,免于刑罚或者只受轻微判决。为了争取“坦白从宽”,上诉人虚构了事实,声称从19××年×月到19××年×月共盗窃了11辆自行车。然而,这一虚假供述并未获得从宽处理,反而成为原判定罪的依据(判决书称上诉人供认不讳,罪行严重),被判处10年徒刑。上诉人坦白的那10辆自行车均为虚假,事实上并不存在,只有盗窃林××的那辆才是真实的。一旦被发现,上诉人立即坦白认罪,并积极退款。根据党的政策,上诉人符合“坦白从宽”的条件。然而,原审人民法院却判处上诉人10年徒刑,这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因此,上诉人不服原判,特此提出上诉,请求撤销原判,重新审理,并依法作出公正判决,给予上诉人从宽处理。
此致
××市中级人民法院
白XX因交通肇事逃逸罪上诉一案。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在量刑和民事赔偿主体认定上存在错误。量刑方面,虽然认定白XX具有自首等法定从轻情节,但判决仍偏重;民事赔偿方面,白XX作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应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而一审法院却判令雇员承担
刑事上诉状的理由及相关规定。首先阐述了上诉权的行使不受限制,并介绍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提起二审抗诉的两种情况。接着描述了上诉期限,包括不服判决、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以及申请抗诉的期限。最后,还说明了上诉期限的计算方式。
立案的概念、流程及相关法律依据。立案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文章以一个租房纠纷案例为载体,解析了立案的条件和流程,包括存在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两个方面。同时,引用了相关
王xx作为上诉人,申请撤销一审法院作出的行政裁决书的事宜。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xx县规划局存在行政不作为的问题,要求被上诉人履行职责。案件涉及居民反映的规划问题以及被上诉人的法定职责履行情况。上诉人希望通过上诉,撤销一审法院的裁决并要求被上诉人履行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