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和解的目的而作出妥协,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同样地,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也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若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若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可以认定其证明力。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若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若另一方当事人有异议并提出反驳证据,若对方当事人对反驳证据认可,可以确认反驳证据的证明力。
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若只有本人陈述而没有其他相关证据,其主张不予支持,除非对方当事人认可。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然而,若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不予确认。
若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若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时,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对当事人无争议的证据,可以不在裁判文书中表述对其采纳与否的理由。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涉及被告人、辩护人、公安局等的基本信息以及公诉事实等,经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依法提起公诉。主要内容涉及对案件侦查的总结和对被告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等。
行政诉讼判决的四种情形。其中,维持判决适用于证据确凿、法律和法规适用正确的具体行政行为;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适用于存在主要证据不足等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强制履行判决针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变更行政处罚判决则是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适用。同时,被告在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检察机关办理民事抗诉案件的程序包括案件的受理、立案、审查、提请抗诉、抗诉、出庭。人民检察院立案以后,应当及时指定检察人员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对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案件,应当就民事判决、裁定是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证据的当事人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