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首先需要从控制环境入手。控制环境包括行业因素、法律和监管因素、通货膨胀水平或币值变动等其他因素。
以下是对控制环境的了解的具体内容:
1. 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沟通与落实:包括与被审计单位在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方面的沟通,通过政策规定、行为规范和示范向员工进行沟通。
2. 对胜任能力的重视:了解员工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了解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其在会计估计时的谨慎和保守态度。
4. 组织结构:包括考虑职权和责任的关键领域,以及适当的报告层级。
5. 职权和责任的分配:了解员工对被审计单位目标的认识,相互之间的工作联系以及个人的工作对实现目标的作用。
6.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了解招聘录用员工的标准、培训政策和晋升政策。
7. 业绩评价:分析、了解评价实际业绩与预算、预算和前期业绩的差异,评价职能部门、项目活动的业绩等。
8. 实物控制:旨在防止资产盗窃的实物控制,包括保证资产的实物安全,如针对接触资产和记录的安全设施,对接触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文档设置授权,定期盘点并将盘点记录与控制记录相核对。
9. 职责分离:将交易授权、记录交易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责分配给不同员工。
10. 其他控制:如领导层的授权控制、非常规交易的批准等。
11. 对控制的监督:领导层持续不断地建立和维护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或类似职责的人员通过单独评价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进行监督,同时接受外部机构和人员单位的建议和监督。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事前审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预防经济犯罪和决策失误的发生。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审计以及固定资产的审计。收入审计方面,讨论了存在的收入管理混乱问题,如未纳入账内核算的房租费和手续费等。固定资产审计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未作账务处理、出租土地使用权合作建房未入账以及自行处置固定资产手续不健全等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其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不合规发票包括违反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发票和本身不具合法性的发票。审计报告中常出现被审计单位存在“入账发票不合规”的共性问题。对于不合规发票的处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审计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内容。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后提交的书面文件,旨在表达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意见。工程竣工验收则是工程项目完成所有设计和合同要求后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编制验收报告和提交一系列相关文件资料。通过验收备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