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发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现阶段,假发票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发票是假的,内容也是假的;2.发票是真的,但内容是假的;3.发票是假的,但内容是真的;4.不规范发票,指以内部票据代替发票,甚至是使用白条代替发票
二、假发票的审计方法有哪些
我们在审核凭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假发票,但有时候难以辨认真伪,导致让一些不法行为有机可乘。为了更大力度地查处利用假发票的作为报销凭证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查处假发票。
(一)了解和熟悉发票的种类。
我国发票的种类繁多,按行业特点和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项目分类,分为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类,其中普通发票主要由营业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也可使普通发票。
(二)锁定假发票产生的重点领域。
1.根据购买商品种类确定发票类型并发现假发票。
2.根据业务性质发现假发票,部分单位以会议费、咨询费、宣传费以及办公用品等名义套取资金,审计中需对发票内容为此类业务的予以高度关注。
3.关注税务代开发票,正常情况下,单位应该是发票的开具人,实际中若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纳税人为企事业单位,则需要引起重视。
4.根据发票种类确定发票使用领域并从中发现假发票。
(三)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查询。
1.运用网络查询。
目前,全国所有国税、地税税务机关均在网上开通了查询发票的功能,可以在各级税务网站上找到查询发票的入口,根据发票的类型输入相应的发票代码、发票号码以及验证码等相关信息后查询。
2.运用电话查询。
与网络查询功能相比,电话查询更为全面,可以通过拨打当地12366纳税热线,向税务机关咨询。
3.到税务机关查询。
前两种方法只能作为发现假发票的线索,不能作为审计证据使用,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如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发现了假发票,还需要到作为发票管理的税务部门进行确认,证据才具有法律效力。
(四)深入追查业务真实性和资金用途流向。
发现假发票只是发现了问题的表象,实质是假发票背后的业务实质和资金用途及流向。如果仅发现假发票而不继续追查,不仅不能发现重大问题线索,还可能留下巨大的审计风险。发现假发票后应主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业务的真实性,业务是否真实发生,业务是否有必要发生等。二是关注资金支付的真实性。资金是否支付,资金支付方式是否可疑,资金支付对象是否存在问题以及资金支付后的流向和用途等。三是关注因开具和使用虚假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况。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充分性关乎证据的数量,需考虑错报风险和记录金额的重要性来确定样本量。适当性则涉及证据的质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要考虑来源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证据的数量和质量相互关联,仅在质量存在缺陷时,单纯增加数量难以弥补。审计证据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