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查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核对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以及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以及入账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
2. 对收款人员和交款人保存的单据相互核对,挤出差额,追去向。
3. 对笔数、金额相互核对,挤差额追去向。
4. 收集人证与其他资料相互核对,从人与人之间进行调查。
5. 进行账实核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
1. 审查可疑凭证的来源,看所报销的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有没有收款人的手印或印章。
2. 审查支出的流向和支出形式,查看是否人为从中作弊。
3. 从账目中审查的疑点,找领款人或领款单位进行核对,以获取有无虚报冒领的依据。
4. 对已获取的证据进行技术鉴定,如笔迹、手印、印章等。
1. 审查发票的来源,重点审查票据的出处、样式、规格和发票本身记载的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
2. 对发票与入库的实物相对照,查看是否有实物入库。
3. 进行科学的笔迹鉴定,以证实是否伪造。
1. 审查支出单位的账目与收入单位的账目相对照,挤差额,看是否入账。
2. 审查单位设立的账薄与科目是否合法。
3. 支出账与库存账对照,看是否存在差额,有差额的是否入账。
4. 收货单位的支出账与发货单位的收入账相对照,看有无差额,以便从中发现账外资金。
5. 查销售物品或门类繁多的各种扣款、罚没款、集体存款利息以及合理的回扣是否入账。
6. 查“小金库”是否建账和有记载,账薄与库存相对照,看使用渠道是否合理。
7. 查“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实际支配权,看是否个人支配,以及是否存入银行个人从中贪污利息。
1. 派人持开票方的底联与业务单位的报销联相核对。
2. 票据与实物相核对。
3. 发动知情人揭发。
1. 审查入账的票据凭证是正联还是副联,一般副联是不能作为记账凭据的。
2. 审查票据的发生时间,查看是否是当年当月发生,发现跨年度票据,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要当做重点进行追查。
3. 账据核对,查验是否重复报销。
1. 清查应收销货款账户上处理坏账损失的手续是否完备真实。
2. 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追查,弄清情况。
1. 清理账目,通过账证、账账和账表的相互核对,清理所有账目。
2. 采取内查外调来搞清是属于会计业务处理上的问题,还是属于违法违纪舞弊的问题。
1. 通过现金收入凭证与该账户进行核对验证。
2. 仔细审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的暂付账户,即能查清。
1. 运用“OA”平台,实现“OA”与“AO”的交互使用,提高查账调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2. 运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筛选搜索某个信息,发现异常情况。
剥离不良资产后注入资产的时间周期及相关流程和相关法律依据。一般来说,时间周期在半年至一年之间,包括确定处置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债权交接等步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债权人处置、委托处置、网络拍卖、诉讼处
婚前个人财产的处理方法,包括婚前赠与、夫妻财产约定、消灭对方的个人财产、利用夫妻家事处理权和追回个人财产等五个方面的必修课。在处理婚前个人财产时,需要注意财产转移、登记、约定形式、家庭财产控制权以及必要时的资产调查等问题。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