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辩护书 > 受贿犯罪的辩护词

受贿犯罪的辩护词

时间:2024-02-29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110

受贿罪辩护词

一、李XX构成受贿罪,但除数额外,其它情节轻微

1. 李XX收受林-洪5万元人民币,并非索贿。辩护人注意到公诉书并未指控李XX索贿,赞同公诉机关实事求是的态度。辩护人提请合议庭注意李XX收受林-洪5万元人民币是被动的收受他人财物,从未主动向林-洪索要钱。

2. 李XX收受林-洪5万元人民币,并未直接利用职权,只是利用了职务上的影响。根据案卷材料显示,林X在送钱给李XX时表示:“李XX是X行的副行长,是这个工程项目基建小组的成员之一,经常到工地察看工程进度,同时负责工程进度款的拔付,所以送钱给她。”然而,检方无法提供李XX签字审批工程款的书面证据,无法排除工作人员是在覃XX的授意下直接进行拔行的可能性。虽然有一些供述材料表明李XX批过字,但仅凭口供在证据上存在缺陷。

3. 李XX并未为XX公司实际谋取利益。虽然李XX收受了林-洪5万元人民币,但各期进度款的支付并未超过合同、协议规定的工程实际进度。因此,检方的证据只能证明林-洪送给李XX5万元人民币,但不能证明李XX收受这些钱与其审核付款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不能证明李XX因收受这些钱而为林X或XX公司谋取利益。

4. 李XX收受林X5万元人民币,但没有给国家、集体造成任何损失,危害后果显著轻微。根据审计报告,该工程总造价为29,699,937.01元,至今仍有部分款项未付。

二、李XX具有法定从轻和减轻处罚的情节

1. 李XX具有自首情节。李XX在作为协助龙华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调查时,主动、直接向检察院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该行为发生在其受到讯问、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完全符合自首的本质特征。

2. 李XX在到案前已退还全部赃款,并真诚悔罪。起诉书已确认李XX在到案前已退还了全部赃款,表明她对自己的行为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真诚悔过。到案后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反省罪过,悔罪表现深刻。

三、对李XX应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并依法判处缓刑

李XX收受贿赂5万元,正是刑法383条第2项规定的犯罪数额底线,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判处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然而,考虑到李XX的受贿罪除数额外其它情节轻微,她没有给行贿人谋取实际利益,且犯罪后能自首、坦白,并已在到案前退清了全部赃款,悔罪表现深刻。基于法律规定,可以依法减轻处罚。

此外,李XX的犯罪行为发生在10年前,已完成时效的大部分时间。根据刑罚设立的目的和功能,对其犯罪行为的可罚性已大为降低。此外,判处实刑可能会对李XX的母亲造成严重伤害,她有严重的心脏病,全凭心脏起搏器维持生存,如受强烈刺激,可能会丧命。判处实刑还将增加司法和监管成本,浪费司法资源,妨碍司法机关打击现行犯。因此,辩护人认为,对李XX应当谨慎用刑,依法判处缓刑。

综上,辩护人认为依法认定李XX的自首情节并判处缓刑是合理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辩护自己不是包庇罪

    被告人邵某被指控犯包庇罪的辩护意见。辩护词指出,缺乏事实根据和充分证据,指控罪名不成立。邵某并未参与商量顶罪的事,也未给钱物用以逃避法律制裁,她的行为不符合包庇罪的相关规定。请求法庭查清事实,对邵某作出无罪判决。

  • 重大责任事故罪辩护词:辩护人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被告人王XX的辩护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辩护人提出,王XX具有自首情节、积极组织抢救、主观恶性较小、家庭困难、初犯偶犯及悔罪表现明显,请求法庭从轻处罚。辩护人认为对王XX判处六个月至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适用缓刑是合理且必要的。

  • 胡珍侵害李山家权益的行为

    胡珍对邻居李山家的权益侵害行为。胡珍侵占了共同通行的胡同通道,影响了李山家的通行权,并在日常生活中对李山一家采取恶劣行为。最近一次冲突中,胡珍引发打斗,导致李山女儿和妻子受伤。尽管李山试图阻止胡珍的不法侵害,但由于胡珍的强势和误解,事态进一步升级。

  • 贪污受贿罪涉案款全交能减刑吗

    贪污受贿罪涉案款全交是否能减刑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如能全部上交赃款,可以依法获得减刑。但减刑幅度需视犯罪情节而定。若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可能判处死刑,但如有自首、退赃等情节,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贪污罪既遂和未遂的认定标

  • 贪污受贿罪的减刑条件和限度
  • 如何正确理解终身监禁
  • 受贿职务犯罪诉讼追诉期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