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9月18日,某派出所所长王某、民警陆某、巡防队员王某某被指控在办理吴某一案讯问过程中,使用刑讯逼供手段,而王某被指控“默许”了这种行为。经过法医鉴定,吴某的伤情被认定为轻伤。辩护人认为,除了吴某的陈述外,检察机关没有其他直接证据可以证明王某“默许”民警对吴某刑讯逼供。间接证据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并且各个证据之间存在矛盾。
根据卷宗中的笔录和说明,陆某在讯问过程中多次供述“我们在讯问期间没有人殴打吴某”,并表示“我敢保证,我们在办案期间决定没有对吴某进行殴打”。王某也多次陈述“我没有看见谁打他,我也没有打他”,并表示自己没有听到或看到有人殴打吴某,更没有指示或“默许”他人殴打吴某。另外,其他在派出所值班的民警或工作人员也证明没有看到人殴打吴某。这些证人的证言都是直接证据,证明了没有人对吴某进行刑讯逼供。
吴某在三次陈述中对被打人的数量存在矛盾,每次都不一致。此外,吴某提到有人使用电警棒殴打他,但根据了解,某派出所并没有电警棒,且当晚也没有姓吴的警官值班。这一情节显然是吴某编造的。吴某还声称被打了六七个小时,但从侦查卷中可以看到,办案人员在该时间段内对其进行了两次讯问,且吴某在讯问过程中否认受到刑讯逼供。吴某的陈述存在诸多矛盾和不一致之处,其可信度相当低,并且与其他证人的陈述或证言相抵触。因此,仅凭吴某的陈述无法证明王某“默许”对吴某的刑讯逼供。
律师去派出所调取笔录所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授权委托书、法律援助公函、律师执业资格证书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哪些人员可以担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监护人及亲友等,以及哪些人员不能担任辩护人。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辩护律师在会
刑事判决书应当送达给被告人所在单位或原户籍地公安派出所,或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此外,判决书还应当送达给当事人、人民检察院、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以及近亲属。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一审判决书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十日内为上诉期,在上诉期满后的第
刑事送达的对象包括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以及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书生效后,还需送达被告人所在单位或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被告单位的注册
对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被告单位的注册登记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