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是指人民检察院或当事人应当收集或提供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或自己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主张不能成立的风险。
证明责任解决的问题是,在诉讼中,待证事实由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以及如果案件待证事实仍未确定真伪,谁将承担败诉或不利的诉讼后果。
证明责任总是与特定的诉讼主张相关联。
证明责任是提供证据责任和说服责任的统一体。
证明责任总是与特定的不利诉讼后果相关联,即诉讼风险的分担机制。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担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执行控诉职能的国家专门机关承担,即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
(2)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当对其控诉承担证明责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无论有罪或无罪,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如实陈述,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沉默权。
在特定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例如我国刑法第395条规定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根据该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有责任解释其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财产来源,否则将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论处。这是证明责任倒置的典型例外。然而,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并差额巨大的事实,仍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
此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的规定,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法院依法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时,应提供相关线索或材料。
根据刑事诉讼法学理论,法院在诉讼中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只对诉讼双方提出的证据依法审查判断,从而裁定诉讼双方的主张是否成立。法院在诉讼中没有自己的主张,因此无需承担证明责任。
因此,在我国,除特殊情况外,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追诉方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法院均不承担证明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以及身份不明和有流窜作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能否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便主犯未归案,也可以先开庭审理在案犯罪嫌疑人。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责程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以下情形下应当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二是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是曾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四是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对于经济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拘留时间有三种情况。首先,如果经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其次,在特殊情况下,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在原有三日基础上延长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