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全文 > 刑事诉讼法立法50年 保障人权终入法

刑事诉讼法立法50年 保障人权终入法

时间:2023-12-1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379

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法律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直到1979年之前的30年间,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在上世纪50年代,立法机关曾计划制定刑事诉讼法,但在“反右”开始后,该工作停止。在60年代再次启动,但很快又停止。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七部法律之一的刑事诉讼法。1996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引入了“无罪推定”的原则。2012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正式写入了“保障人权”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历程

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工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各种原因多次中止。直到1962年再次启动,形成了初稿。然而,到了1963年,起草工作再次停止。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工作第三次启动,并于同年通过。起草小组由学者组成,公检法机关各自有自己的修改小组。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草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修改

1996年的修正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首次修改。修正案明确区分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概念,引入了“无罪推定”的原则。此外,修正案还规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和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2012年的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诉讼法,将“保障人权”明确写入总则。这是中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明确的人权规定,具有宣示性和指导性意义。

刑事诉讼法的争议与进展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存在许多争议。例如,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等问题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和完善。修正案的通过是对过去冤假错案的教训,旨在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修正案还规定了严密的证据收集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以确保刑事案件的质量和避免冤错判。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多次修订才能达到理想状态。然而,这些修改的进展标志着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的进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