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全文 > 刑事诉讼法立法50年 保障人权终入法

刑事诉讼法立法50年 保障人权终入法

时间:2023-12-1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379

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法律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直到1979年之前的30年间,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在上世纪50年代,立法机关曾计划制定刑事诉讼法,但在“反右”开始后,该工作停止。在60年代再次启动,但很快又停止。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七部法律之一的刑事诉讼法。1996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引入了“无罪推定”的原则。2012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大修,正式写入了“保障人权”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历程

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工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各种原因多次中止。直到1962年再次启动,形成了初稿。然而,到了1963年,起草工作再次停止。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起草工作第三次启动,并于同年通过。起草小组由学者组成,公检法机关各自有自己的修改小组。经过多次修改和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草案,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修改

1996年的修正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首次修改。修正案明确区分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概念,引入了“无罪推定”的原则。此外,修正案还规定了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和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2012年的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诉讼法,将“保障人权”明确写入总则。这是中国部门法第一次有了明确的人权规定,具有宣示性和指导性意义。

刑事诉讼法的争议与进展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过程中,存在许多争议。例如,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以及非法证据的排除等问题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和完善。修正案的通过是对过去冤假错案的教训,旨在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修正案还规定了严密的证据收集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以确保刑事案件的质量和避免冤错判。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多次修订才能达到理想状态。然而,这些修改的进展标志着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的进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以及身份不明和有流窜作

  • 刑事担保无效是否退还本金的法律问题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刑事担保无效后是否退还本金的法律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义务和责任,包括遵守特定规定和违反规定的后果。文章还介绍了保证金数额的规定,包括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的保证金数额标准。

  •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能否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便主犯未归案,也可以先开庭审理在案犯罪嫌疑人。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责程度。

  • 外国人犯罪的法律根据

    中国针对外国人犯罪的法律根据,以及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具体情况。对于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外国人,按照中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明确了哪些外国人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范围。

  • 刑事辩护内容包括哪些东西
  • 刑事诉讼法规定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 中国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