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观念是否正确。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发展规划是否合理。
具体内容包括:
(1)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产量、品种、花色、质量等方面的计划。
(2)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发展规划是否相互协调。
(3)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推广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职工培训的具体计划。
(4)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各种主要经济指标有明确的赶超指标和具体措施。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计划是否全面。
具体内容包括:
(1)审查生产计划是否与销售计划相衔接。
(2)审查生产计划是否与技术组织措施、原材料供应、财务成本计划相适应。
(3)审查生产计划是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新品种。
(4)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设备的产量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5)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劳动定额是否先进、合理,闲散的劳动力是否有合理的安排。
(6)审查生产计划中制定的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定额、消耗定额是否先进、合理。
(7)审查被审计单位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生产能力是否相平衡,生产周期、生产批量是否合理可行。
(8)审查实现生产计划的各种途径与方法是否落实。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生产业绩是否真实。
具体内容包括:
(1)审查产量、总产值、净产值等指标是否如期完成。
(2)审查生产进度是否正常。
(3)审查产品质量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4)审查主要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使用效率是否达到预定指标。
(5)审查新产品试制和生产是否如期进行。
审查采购供应的效益,包括采购费用、仓储费用、采购资金占用等。
审查供应过程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包括物资按时、足量提供以及使用量等方面。
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做好销售预测工作。
审查被审计单位所销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定价策略是否科学合理。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销售费用是否符合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拥有较高的信誉。
审查被审计单位产品的售后信息反馈与售后服务工作是否及时。
201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增加了对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规定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新条例扩大了审计监督的范围和权限,明确了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定义,并加强了审计机关的监督。同时,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也更为严厉,包括罚款等。该条例自5月1日起实施。
并购成本的内容,包括交易成本、整合成本和机会成本。其中,交易成本涉及信息收集、竞争对手考量等;整合成本涵盖整合改制和注入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则是企业并购时损失的其他项目机会和资金收益。审计人员需全面评估并购成本,而减少并购成本的方法包括加强信息调查能力
D公司与A公司合并的详细方案。按照新《公司法》规定,合并将形成新的D公司,A公司法人资格会消灭。合并过程包括初步洽谈、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确定股权比例和召开股东大会等步骤。在合并中,必须注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确保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的必要性,强调了把好“五关”的重要性。文章详细阐述了五关的具体内容,包括投资决策关、招标采购关、安全质量关、资金结算关和项目效益关。通过完善审计监督,确保政府投资决策的透明度和效益最大化,规范招投标过程,健全内部控制监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