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最新规定

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最新规定

时间:2025-02-1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452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一、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根据宪法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确保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二、严格按照证据裁判要求,确保证据充分

侦查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收集、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裁判要求,确保证据清楚、确实、充分。人民法院在裁判时应当综合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对于量刑证据存疑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

三、建立健全符合裁判要求的证据收集指引

探索建立命案等重大案件录音录像制度,完善技术侦查证据的移送、审查、使用规则,统一司法鉴定标准和程序,完善见证人制度。

四、全面、客观、及时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侦查机关应当全面、客观、及时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并且依法收集证据,排除非法证据的使用。

五、完善讯问制度,防止刑讯逼供

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在规范的讯问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的重大案件,由人民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人员询问犯罪嫌疑人,并同步录音录像,排除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情形。

六、核实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无罪或罪轻辩解

在案件侦查终结前,侦查机关应当依法核实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无罪或罪轻辩解。

七、完善补充侦查制度

明确退回补充侦查的条件,建立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对于确实无法查明的事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书面向人民检察院说明理由。对于二次退回补充侦查后,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八、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

完善公诉机制,被告人不认罪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强化庭前准备和当庭讯问、举证、质证。

九、完善不起诉制度和撤回起诉制度

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进入审判程序。规范撤回起诉的条件和程序。

十、完善庭前会议程序和法庭调查程序

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健全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听取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的意见。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

十一、完善对证人、鉴定人的法庭质证规则

落实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高出庭作证率。对于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的证人证言,应当出庭作证。

十二、完善法庭辩论规则

确保控辩意见发表在法庭,充分听取控辩双方意见,依法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论辩护权。

十三、完善当庭宣判制度

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一律当庭宣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一般应当当庭宣判,逐步提高普通程序案件的当庭宣判率。

十四、严格依法裁判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经审理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作出有罪判决,对证据不足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十五、完善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活动和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机制

加强人民检察院对逮捕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规范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错误判决和裁定的抗诉工作。

十六、保障当事人、辩护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论辩护权、申请权、申诉权。依法保障辩护人的权利,完善便利辩护人参与诉讼的工作机制。

十七、禁止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禁止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禁止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十八、确保法庭秩序和安全

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遵守法庭纪律。对扰乱法庭秩序、危及法庭安全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处理。

十九、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申请法律援助工作机制。

二十、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完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轻微刑事案件,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简化审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裁定的定义和作用

    刑事裁定的定义、作用、格式和要素,并给出了一份刑事裁定书的范例。刑事裁定是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诉讼程序或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旨在确保诉讼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障被告人的权益。刑事裁定书包含案件信息、被告人信息、裁定内容、裁定理由、裁定决定、送

  • 传唤的适用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传唤的适用对象、合议庭的组成及开庭准备事项等规定。根据法律规定,传唤适用于当事人而非证人;确定开庭后应告知人民检察院和送达传票等文件给相关人员;开庭前审判人员应进行审判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听取意见。对于公开审判的案件,还需公

  •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的影响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报考公务员或申请入党的影响。文中指出,如果孙子没有加入这些政治背景相关的活动,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但报考公务员和申请入党时,政审环节会审查家庭背景,爷爷的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孙子政审不通过。文章还介绍了直系血亲的定义

  •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 刑诉中公诉人要求审判人员回避的权利
  • 刑事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 仲裁回避决定的主体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