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山西省常见犯罪的量刑最新标准

山西省常见犯罪的量刑最新标准

时间:2024-06-01 浏览:1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464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一、交通肇事罪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交通肇事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方法

量刑时,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1.量刑步骤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采用连乘的方法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3)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4)被告人先后实施同种犯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其中部分犯罪事实的未成年人犯罪、未遂犯等量刑情节的,综合考虑该部分犯罪事实的具体情况与全案情况,适当确定该量刑情节的调节幅度。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20%的幅度内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当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

(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的,应当依法适用;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三、交通肇事罪的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应当充分体现从宽。具体确定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时,应当综合平衡调节幅度与实际增减刑罚量的关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

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减少基准刑的10%-50%;

(3)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免予刑事处罚。

2.对于已满六十五周岁的老年人犯罪

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已满六十五周岁不满七十五周岁故意犯罪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过失犯罪的,减少基准刑的10%-40%;

(2)七十五周岁以上故意犯罪的,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过失犯罪的,减少基准刑的20%-50%。

3.对于精神病人犯罪

综合考虑犯罪性质、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时的精神障碍影响辨认控制能力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精神障碍严重影响行为能力的,减少基准刑的20%-40%;影响较小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4.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以及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时的控制能力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5.对于预备犯

综合考虑预备犯罪的性质、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准备程度、未进一步实施犯罪的原因等情况,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6.对于未遂犯

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

(1)实行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或者犯罪情节较轻的,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或者犯罪情节较轻的,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7.对于中止犯

综合考虑中止犯罪的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的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害后果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造成较重损害的,减少基准刑的30%-60%;

(2)造成较轻损害的,减少基准刑的50%-80%;

(3)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8.对于共同犯罪

综合考虑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量刑情节及其具体调节的幅度。

(1)对于作用相对较小的主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对于从犯,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3)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增加基准刑的10%-30%;教唆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被教唆的人未犯被教唆之罪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在共同犯罪中作用较小的教唆犯,按照第(1)项和第(2)项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

(4)对于胁从犯,应当结合犯罪的性质、被胁迫的程度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9.对于自首情节

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及时性和稳定性、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减少基准刑的20%-40%;

(2)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减少基准刑的10%-30%;

(3)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减少基准刑的25%以下;

(4)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减少基准刑的25%以下;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不同,以自首论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如实供述的不同罪行较重的,减少基准刑的10%-30%;

(6)对以上自首情节适用的从宽幅度一般不应超过4年;

(7)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0.对于坦白情节

综合考虑如实供述罪行的价值、阶段、程度、罪行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2)根据如实供述收集定罪关键证据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3)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的,减少基准刑的10%-30%,适用的从宽幅度一般不应超过3年;

(4)因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减少基准刑的30%-50%。

11.对于立功情节

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适用的从宽幅度一般不应超过2年;

(2)重大立功的,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2.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

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13.对于退赃、退赔的

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但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是否从宽及从宽的幅度,减少基准刑的比例不得超过10%,适用的从宽幅度一般不应超过1年。

14.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

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但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是否从宽及从宽的幅度,减少基准刑的比例不得超过10%,适用的从宽幅度一般不应超过1年。

15.对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

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犯罪较轻的,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6.对于积极配合追缴违法所得

挽回全部、大部分或者较大经济损失的,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17.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

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案发原因、被害人过错的程度或责任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被害人有一般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一定责任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8.对于累犯

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10%-30%;从严幅度一般不超出前罪所判刑罚,也不应少于3个月。

后罪与前罪属同种罪行,或者比前罪性质严重的,应适用较大的从严幅度。

19.对于有前科的

综合考虑前科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为过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

20.对于犯罪对象为弱势人员的

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1.对于在灾害期间故意犯罪的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交通事故责任及刑罚量刑规定

一、交通事故责任及刑罚量刑起点

(1)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六个月至二年有期徒刑。

(2) 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六个月至二年有期徒刑。

(3)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30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

(4) 重伤一人,并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事故责任、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刑罚量刑起点

(1)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

(2) 死亡二人或者重伤五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

(3) 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

(4)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60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 负事故全部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责任程度、致人重伤、死亡的人数或者财产损失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

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罚量刑起点

交通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的,量刑起点为七年至九年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人数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

四、抢劫罪刑罚量刑起点

(1) 抢劫一次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

(2) 入户抢劫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3)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4) 抢劫三次或者抢劫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5) 抢劫致一人重伤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6)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7) 持枪抢劫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抢劫情节严重程度、抢劫次数、数额、致人伤害后果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

五、盗窃罪刑罚量刑起点

(1) 盗窃数额达到2000元的,量刑起点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 盗窃数额达到5万元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

(3) 盗窃数额达到40万元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盗窃数额的等级、数量、价值增加刑罚量。

六、非法拘禁罪刑罚量刑起点

(1) 犯罪情节一般的,量刑起点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 致一人重伤的,量刑起点为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

(3) 致一人死亡的,量刑起点为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非法拘禁人数、拘禁时间、致人伤亡后果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

以上是交通事故责任及刑罚量刑规定,根据具体情节,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刑罚量。

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标准

一、量刑起点

构成寻衅滋事罪的,根据不同情形确定量刑起点:

  1.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 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的;
    •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
    • 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达到1000元的,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达到2000元的;
    • 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的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
    • 在车站、码头、机场、医院、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 其他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相当情形。

二、增加刑罚量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寻衅滋事人数、次数、手段严重程度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 每增加本罪名第1条第(2)项规定的一项情形或同种情形一次,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2. 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3. 每增加轻伤一人,增加四个月至八个月刑期;
  4. 每增加一次聚众斗殴,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5. 每增加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三、增加基准刑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 造成公私财物较大损失的;
  2. 组织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的;
  3. 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四、减少基准刑

因邻里纠纷、劳动纠纷及婚姻、家庭等矛盾引发寻衅滋事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寻衅滋事罪量刑标准

1. 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根据寻衅滋事行为的不同情节,可以确定不同的量刑起点。以下情节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范围内:

  1. 随意殴打他人,致一人轻伤或者二人轻微伤的;
  2. 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
  3. 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
  4. 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 其他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相当情形。

2. 破坏社会秩序的严重后果

以下情节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二年至三年有期徒刑范围内:

  1. 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2. 其他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相当情形。

3. 纠集他人实施寻衅滋事罪

以下情节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五年至七年有期徒刑范围内:

纠集他人三次实施寻衅滋事犯罪,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寻衅滋事罪刑罚增加标准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以下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 伤害后果和寻衅滋事次数

  1. 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2. 每增加轻伤一人,增加四个月至八个月刑期;
  3. 每增加寻衅滋事一次,增加三个月至一年刑期。

2. 强拿硬要和损毁财物

  1. 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每再增加1000元或者任意毁损、占用财物价值每再增加2000元,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3. 其他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情形

每再增加一种其他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的情形,可以增加三个月至一年刑期。

寻衅滋事罪刑罚减少标准

以下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 犯罪后积极救治被害人

犯罪后积极救治被害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量刑标准

1. 犯罪所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

以下情形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拘役、六个月有期徒刑范围内:

  1.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数额达到5000元的;
  2. 明知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犯罪所获取的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所获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而予以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违法所得达到5000元的;
  3. 明知是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

2. 犯罪所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

以下情形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范围内:

  1.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数额达到50万元的;
  2. 明知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犯罪所获取的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所获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权,而予以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违法所得达到5万元的;
  3. 掩饰、隐瞒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达到五辆或者价值总额达到50万元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罚增加标准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犯罪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 犯罪数额增加

  1. 每增加1.5万元犯罪数额,增加一个月刑期;
  2. 上游犯罪为涉计算机犯罪的,每增加1500元犯罪数额,增加一个月刑期。

2. 犯罪数额增加

  1. 每增加3万元犯罪数额,增加一个月刑期;
  2. 上游犯罪为涉计算机犯罪的,每增加3000元犯罪数额,增加一个月刑期。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罚减少标准

以下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 对特定款物进行掩饰、隐瞒

对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进行掩饰、隐瞒的。

2. 上游犯罪行为较重

明知上游犯罪行为较重的。

3. 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为业

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为业的。

4.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量刑标准

1. 特定毒品数量达到一定标准

以下情节可以确定量刑起点为十五年有期徒刑:

  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
  2.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五十克;
  3.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
  4.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一千克;
  5.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三唑仑或者安眠酮五十千克;
  6.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咖啡因二百千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达到数量大起点的。

2. 毒品数量达到一定标准

以下情节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范围内:

  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
  2.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十克;
  3.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二十克;
  4.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二百克;
  5.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三唑仑或者安眠酮十千克;
  6.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咖啡因五十千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达到数量较大起点的。

3. 毒品数量未达到标准但具有特殊情节

以下情节可以确定量刑起点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范围内:

  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百四十克;
  2.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七克;
  3.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十四克;
  4.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一百四十克;
  5.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三唑仑或者安眠酮七千克;
  6.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咖啡因三十五千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

4. 毒品犯罪次数、人次、毒品数量增加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毒品犯罪次数、人次、毒品数量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 每增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五克及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增加十个月刑期;
  2. 每增加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十克,增加十个月刑期;
  3. 每增加鸦片、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一百克,增加十个月刑期;
  4. 每增加三唑仑或者安眠酮五千克,增加十个月刑期;
  5. 每增加咖啡因十千克,增加五个月刑期。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刑罚减少标准

以下情节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1. 受雇运输毒品

受雇运输毒品的(认定从犯、胁从犯的除外)。

2. 存在数量引诱情形

存在数量引诱情形的。

3. 毒品含量明显偏低

毒品含量明显偏低的。

4. 其他情节轻微的情形

其他可以从轻处罚的情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管辖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 最新信用卡民事立案标准

    ”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本罪。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施行了《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本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 职务犯罪量刑标准的最新调整

    职务犯罪是一类罪名,如果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构成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根据规定最新虚开发票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 最新过失致人重伤罪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 山西省常见犯罪的量刑最新标准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