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共同签订的文件,具有法定约束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其他经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成为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在法律上的生效契约。在法律诉讼中,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双方责任的首要依据之一。一旦签订,注册会计师应将审计业务约定书妥善保管,并纳入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定义了委托人的概念。委托人是指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的单位或个人。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出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的目的,向会计师事务所委托审计业务。委托人可以是政府机关、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也可以是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自然人,如企业的股东或董事会成员等。正式与会计师事务所签约的单位或个人被称为委托人,而有委托意向但尚未正式签约的单位和个人被称为潜在的委托人。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约主体必须包括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即委托审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与会计师事务所双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委托人是个人时,受托人应为会计师事务所而不是注册会计师,因为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揽业务。在签约主体双方中,必须坚持自愿、平等的原则,任何一方都不得以某种关系或利益驱使另一方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以书面形式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不得采用口头形式签约。在签约前,会计师事务所应认真完成签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评价自身的胜任能力,商定审计收费,并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初步确定审计风险,并进行分析性测试,以便确定是否接受业务委托。
一份完善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是明确委托人与受托人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双方合作,保护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包括: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对于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定员定额标准以及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审计机关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六大看点及其三个变化。其中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强调审计人员的利益回避、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征求上级意见、金融账户保密、资产封存期限、公布上市公司审计结果提前告知以及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等规定。同时,条例还扩大了审计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以超然独立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