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在公开案件信息时,应当遵循依法、便民、及时、规范、安全的原则。为提供便利,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邮件、检察服务窗口等方式,向相关人员提供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人民检察院还应当向社会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和法律文书,以及办理其他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但是,人民检察院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信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规定不应当公开的信息,不得公开。
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包括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如果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有特殊规定,则按照特殊规定执行。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在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如果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有特殊规定,则按照特殊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如果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如果第三方不同意公开,则不得公开。但是,如果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行政机关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政府信息,如果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则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行政机关在提供政府信息时,除了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为了正确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该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以下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 认为行政机关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在申请中要求的内容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适当形式的;- 认为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或者依他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侵犯了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认为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但该行政机关拒绝更正、逾期不予答复或者不予转送有权机关处理的;- 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可以一并或者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对于某些行政行为,如果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例如,如果申请内容不明确,行政机关要求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但对申请人权利义务没有实际影响;要求行政机关提供政府公报、报纸、杂志、书籍等公开出版物,但行政机关拒绝提供;要求行政机关为其制作、搜集政府信息,或者对若干政府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加工,但行政机关拒绝提供;行政程序中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政府信息公开名义申请查阅案卷材料,但行政机关告知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时,应当采取适当的审理方式,以避免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政府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些规定自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以前所作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凡与这些规定不一致的,按照这些规定执行。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包括国土局的报批手续、市县级人民政府的补偿安置方案、省级人民政府或国务院的土地审批手续、建设局的规划审批手续、发改委的项目立项以及环保局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出具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信息公开申请的调取困难以及拆迁过程
如何撰写刑事犯罪检举信。文章详细介绍了检举信的格式和内容,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同时,还介绍了撰写检举信时应注意的事项,如实事求是、提供证据和书写规范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电话举报的注意事项,如事先准备、简明扼要和保密等。
拆迁补偿方案是否需要公告的问题。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拆迁及其补偿信息应公开,以保障被拆迁人的知情权。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其中货币补偿通过专业评估机构估价确定补偿金额,而产权置换则是通过实物置换获得新的房屋产权。公开透明的补偿方案有
公安机关处理隐瞒信访事项的方式。公安机关需建立重大信访信息报告和处理制度,不得隐瞒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信访人需按照法律程序提出信访事项,采用走访形式时应当到指定场所提出,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