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处分的追溯时效是指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具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那么追溯时效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此外,如果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那么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根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六种种类。
行政处分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依照有关法律和规章,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行的一种惩处和制裁。它否定和惩戒了国家公务员的过错行为,使之受到抑制和消除。对未受到惩戒的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也有着规范和警戒作用。同时,行政处分也是被处分人行政责任的一种体现形式。
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依法作出。行政处分具有强烈的约束力,如果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可以强制执行。然而,由于行政处分不受司法审查,被处分人不服行政处分时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复核或者申诉。在复核、申诉期间,行政处分的执行不会停止。另外,提出复核、申诉不会加重处分。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还可能会受到双开处罚、开除党籍和开除职务等处罚。
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和其他渎职行为并没有笼统地规定为给予行政处分。相反,它针对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规定了不同种类行政处分的阶梯。对于情节不很严重的违法行为,规定了警告、记过、记大过这三个相对较轻的处分种类。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规定了降级、撤职、开除这三个相对较重的处分种类。
这样的规定有以下好处:
首先,体现了过罚相当的原则。过罚相当是指给予处罚的程度要与所犯过错的大小相适应。这样做可以确保对违法行为的追究既不过度惩罚也不纵容放任。
其次,有利于执法标准的统一。在过去的立法中,对违法行为规定行政处分的种类往往不够细致,导致执法过程中标准不统一。同样的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处分种类,这对法律的严肃性产生了影响。行政复议法的立法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规定了不同种类行政处分的梯度,有利于统一执法标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严肃性。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持有和使用假毕业证虽未触犯刑法,但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若使用假毕业证进行诈骗则涉嫌犯罪。伪造和贩卖毕业证书的行为,包括伪造行为和明知的贩卖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
《行政处罚法》对处罚时效的规定吧。即,违法行为如果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没有被处罚,就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了,但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连续状态是针对数个行政违法行为而言的,数个行政违法行为在时间是先后链接,并且是基于同
《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林业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四条 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证件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制发,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
行政处罚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追究行政处罚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否则,就要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