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罚是指特定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采取的限制和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行政拘留和劳动教养。
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是特定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劳动教养是指行政机关对违法或有轻微犯罪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且又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处罚改造措施。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随后,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劳教制度正式被依法废止。根据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仍然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所有劳教所已经取消,所有劳教人员也已经被释放。
行为罚是指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属于相对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
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主体对从事生产经营者实施的违法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措施,直接剥夺生产经营者进行经营活动的权利,适用于违法行为严重的情况。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行政主体依法收回或暂时扣留违法者已经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旨在取消或暂时中止被处罚人的一定资格,剥夺或限制某种特许的权利。
财产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的处罚形式,是最常见的行政处罚之一。
罚款是行政主体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的处罚,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
没收财物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
申诫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谴责和警戒,对违法者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警告是行政主体对违法者提出告诫或谴责的处罚方式。
通报批评是对违法者在荣誉上或信誉上的惩戒措施,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根据相关法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行政拘留。
我国行政拘留的案底记录和法律性质。案底一般指个人犯罪行为的记录,而行政拘留不属于犯罪记录,但在公安部门的治安部门有记录。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手段,可合并执行,最长期限不超过二十日。它与刑事拘留有本质区别,包括法律性质、处罚对象、适用目的、适用机关和羁押
行政拘留申请书的撰写和相关法律意义与特点。申请人XXX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被决定行政拘留十日,现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并请求暂缓执行。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之一,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的情况。其特点是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有拘留裁决权,期限限制在1日以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
行政拘留的定义、适用条件以及行政诉讼时效的分类。行政拘留是短期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措施,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其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行政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涉及不同情况下的起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