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检查基建项目是否依照相关规定进行了立项审批,并获得了开工许可证。同时,需要核实建设资金是否得到落实,施工单位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和技术资料。
通过调阅项目档案,对照当地基建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表,审查项目建设是否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各单位工程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概算内容执行,是否存在概算外项目以及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问题。
其次,需要检查合同中的工程内容是否明确。审查合同签订日期、签订对象以及合同内容,确保合同的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中的主要条款一致,排除实质性变更、计划外项目和扩大建设规模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中标人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现象。
此外,需要审查项目是否按照当地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有形市场招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程序组织招标。核查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压低标价、泄露标底、串标损害国家利益的问题。同时,需要关注是否存在违规进行邀请招标的情况,因为我国招投标法规定招标有两种方式——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取消了议标。只有国家重点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经批准不适宜公开招标的,才可以进行邀请招标。因此,需要检查公开招标的工程公告范围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符合邀请招标范围的工程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审批手续。
在实地检查过程中,需要核实项目的存在与否。可以通过核实数量、长度、宽度等指标是否与设计方案相符来判断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此外,发现很多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已完工项目不及时办理项目竣工决算,导致基建项目结余资金大量滞留账面,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单位资产价值的真实反映。
审查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存在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截留挪用、铺张浪费、转移建设资金、建设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合规定的支出是否列入了建设单位管理费,业务招待费支出是否超过了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
审查建设成本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乱挤乱摊建设成本、虚增建设费用的情况。特别需要注意对借贷利息支出的处理,要按照会计核算办法严格划分建设期支出和营运期支出。同时,要明确建设期与营运期的划分界限,避免混淆两者的费用支出。有些单位将基建项目资金在建设期的存款利息作为其他收入等问题,影响了项目资产的实际入账价值。
在建设局、教育局等管理基建项目部门齐全的单位,可能出现财务部门与计划、项目管理等部门之间业务脱节现象。为避免出现资金支出记错项目、资金来源、计划数记错项目等混乱情况,需要建立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制度。财务部门应了解基建项目的情况,计划部门提供的项目资料要准确无误。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职责,提供完整的资料。建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申请及拨付流程图,详细说明从申请到竣工财务决算所涉及部门的工作流程及应提供审核资料。这样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的相关规定,包括发包人和承包人需要约定的保证金事项,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在保证金管理上的差异,以及如何鉴定建筑工程质量缺陷程度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向开发商争取商品房质量保证金的注意事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关于项目工程承包协议的详细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工期、承包形式、质量标准、工程价款等条款。双方约定了发包方和承包方的责任义务,并详细列举了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工程项目的承包模式,包括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承包、设计—建造、平行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