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人员在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必须按照以下程序严格执行:
1. 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
2. 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
3.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诉。
4. 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详细说明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行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5. 当场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给当事人,并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对于确凿的违法事实并有法定依据的情况下,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一、发案与立案
1. 发案来源通常有:上级部门交办、有关部门移交、群众举报、消费者或受害人投诉申诉、日常监管中的发现。
2. 发现案源并初步核查、核实案源线索后,认为应当依法立案查处的,办案机构必须及时立案。立案是合法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的首要环节和法律依据。
二、调查取证
1. 案件批准立案后,办案人员必须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检查。
2. 办案人员调查案件、收集证据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主动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3. 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时,应当收集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上述证据必须经过多方查证核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4. 案件应在法律规定或领导指定的期限内调查完毕;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调查,应报主管领导审查批准。案件调查完毕后,承办人员应按要求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草拟行政处罚建议书,并连同案卷送本局案件核审机构核审并报局长或主管副局长审批。
三、案件核审
所有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具体承办人员依法核审后,由执法监察办公室进行书面核审。
四、行政处罚依法告知,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辨意见或举行听证
案件经核审机构书面核审并同意后,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办案机构应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将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等事项,依法告知当事人。如果案件涉及听证,应按相关专项规定执行。
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对于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按要求制作规范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加盖办案机关的公章。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日期,以办案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1. 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应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及时送达当事人。
2.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将罚缴的财物等及时上缴国家金库或依法作出处理。
七、案件备案和归档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包括适用的主体、对象、时效以及处罚权的设定和限定。行政处罚主体必须是享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具备责任能力才能适用行政处罚。同时,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由国家有权机关在立法时进行配置,不同层级
行政处罚的公开原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法定原则、公正原则,以及不免除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原则。要求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必须公开,同时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公民守法。在处罚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避免与民事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案件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存在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和处罚较为轻微等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当场行政处罚的程序以及适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情况,包括处罚较重的案件、情节复杂的案件以及存在事实认定分歧的案件等。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