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对于行政主体的界定基本一致,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定义是: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违反国家规定,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或对正常运行的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指出后,拒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情况,可以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因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基于法律特殊规定也可成为特定的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主体。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然而,设立综合执法部门的权限只在国务院和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市州人民政府无权设立。除依法成立的某些综合执法机关外,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其他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或委托方式成为无线电管理行政处罚的主体。
分公司是否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问题。针对某工程项目因未经验收擅自交付使用受到执法部门处罚的情况,讨论了分公司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法律依据、可操作性及主体资格。分公司可以作为行政处罚对象,但需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执法部门应掌握其违法行为事实并具备确凿证据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行政监督证的法律效力以及与监督执法的区别。行政监督证用于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确保交警部门执法合法合规。行政监督与监督执法的职责和目标不同,前者通过行政处罚促使相对人守法,后者监督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以确保依法行政。此外,文章还提及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